红网时刻新闻5月20日讯(通讯员 周扬莉 颜玉湘)近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碳”索未来团队历经4年攻关,凭借自主研发的三维石墨烯BMS技术,成功突破新能源电池管理瓶颈,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该团队由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19岁的大二学生胡靖怡领衔,汇聚了汽车、机电、数媒、国贸等不同专业的11名学生,通过创新应用三维石墨烯与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构建了新一代 BMS 架构,有效解决了续航不稳定、高温安全隐患等行业难题。
自2021年11月以来,“碳”索未来团队携手多家校企展开合作,借助材料更新、结构优化、智能算法升级等三大核心技术,推动新能源电池管理实现提质、增效、升级发展。
对比传统BMS及现有竞品,该团队研发的产品,电池组体积缩减40%,适配更多车型;配合智能温控系统,充电速度提升50%;采用新型制备工艺,生产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30%,充分展现出体积更小、充电更快、续航更长、寿命更久、成本更低等显著优势。
目前,该团队针对入门级车型与高端新能源市场,分别推出1型(经济型)和2型(高性能型)两款产品。其中,1型产品循环寿命达3000次,2型产品续航突破800公里,误差率控制在1%以内,能量估算精度较传统方法提升300%。
除了技术过硬外,“碳索未来”团队还打造了独创的“智创未来”云平台,以七位一体的大屏显示,实现海量数据分析,并借助人工智能多重算法,为厂家和顾客提供可定制化解决方案,带来高交互体验。此外,该团队已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并与多家新能源企业达成意向合作。
“这不仅彰显了我校学生团队在新能源赛道的创新实力,更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该团队指导老师刘华柏表示,“碳”索未来团队通过三维石墨烯材料与智能算法的深度融合,不仅解决了新能源电池的“心脏”问题,更通过分布式硬件架构实现了从单一估算到多源融合的跨越,为行业提供了“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的解决方案。
来源:红网
作者:周扬莉 颜玉湘
编辑:曹缇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