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21日讯(通讯员 申志广 易凤)近日,湖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在株洲举行。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的职业技能竞技盛会,来自全省14个市州、7个行业和部门的21支代表团,共1187名选手展开为期3天的技能比拼。在株洲市国际会展中心E3馆,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信息网络布线、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三大核心赛项战鼓擂响,赛场内光纤熔接机低鸣轻震、机械臂行云流水般舞动,选手们以硬核实力展现职业教育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
信息网络布线:微米间的“光速对决”
直径仅9微米的光纤,比头发丝还细几十倍,在显微镜下泛着玻璃的晶莹光泽。选手们透过显微镜,屏息凝神地作业,指尖翻飞如蝶,40分钟内需完成48根光纤的熔接。每一刀切割、每一次对准、每一处熔接,皆是毫厘间的“刀尖舞蹈”。裁判长欧阳广直言:“这不仅考验速度,更需‘零失误’的精准。优秀选手的熔接合格率可达99%,甚至更高,这正是工匠精神的极致体现。”
结构化布线系统赛,真实还原一栋大楼网络线缆综合布线场景。比赛要求选手根据技术标准要求完成对光纤电缆、铜缆、19寸电缆架的安装,排除光纤电缆和铜缆的故障,对光纤电缆和铜缆的性能测试,并进行无线技术和网络应用。互联网时代,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类型、数量繁多的线缆,而要把这些线缆合理整齐地铺设在入户处的小小架梁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选手们既要考虑信号干扰问题,又要注意散热。“5G商用与智慧城市浪潮下,网络布线人才缺口巨大。这场竞赛,正是为产业输送‘精兵强将’的练兵场。”欧阳广目光灼灼。
电子技术:方寸电路间的“智慧交响”
电子技术项目现场,是一场对选手综合能力的严格考验,集电路设计、嵌入式编程、原型板电路焊接与调试等多模块考核于一体,要求选手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基本功、熟练的焊接技巧与对工具的使用能力、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处理复杂算法的能力。
比赛现场,选手们伏案认真操作,焊枪与元器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大家正进行着电子时钟准点报时功能的电路设计,这个任务不仅要求选手电路设计要稳,同时要精准掌握计数器、编码器、译码器等器件的原理及应用。裁判长成冲介绍,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高铁上的数字显示器和站台播报器、银行取号系统、智慧家居系统,都有其身影。
据悉,电子技术项目是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的传统项目,湖南选手在此领域屡创佳绩,前两届国赛选手均跻身国家队。成冲信心十足:“扎实的数字电路功底,加上实战淬炼,这批青年必将成为产业升级的中流砥柱。”
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首秀赛项的“医生特训营”
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赛项首次亮相即成焦点,五大模块涵盖设备安装、故障诊断、智能运维等全流程,选手化身“机器人医生”,在机械臂的“脉搏”间精准“问诊”。
在比赛现场,参赛选手们沉着冷静,全神贯注地操作着工业机器人,精准地完成每一个指令,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熟练的技术水平。胡琴是湖南铁科职院铁道机车学院的骨干教师,今年,她以选手身份参加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赛项的角逐。她坦言,备赛需兼顾教学与高强度训练,压力重重。面对并不是很熟悉的机器人技术难题,胡琴通过手册研读、跨课程,跨设备技能迁移,在编程调试、性能检测等模块中实现突破。这次参赛经历,也让她对行业人才需求有了新认知——企业需要“多面手”,能快速适应工业机器人设备、掌握前沿技术。“赛事倒逼教师技术升级,推动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接轨。”未来,她计划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将企业真实案例引入课堂,并积极推动工业机器人相关课程和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构建“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育人闭环。
赛场上,技能精英以匠心铸就传奇;赛场外,产教融合的齿轮加速转动。此次,湖南铁科职院成功承办的三大核心赛项,全部依托该校的优势专业展开,这不仅是对该专业实力的一次集中检验,更是该校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积极调整专业设置的重要成果体现。
“赛场既是技术技能的考场,也是技术技能学习的动场。”该校教务处副处长陈铖表示,通过竞赛舞台,紧贴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打造产线实际生产场景,加强了行业企业和兄弟院校的交流,发掘更多高技能人才。
下一步,湖南铁科职院将紧密围绕企业的实际需求,精心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全面推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实训模式的创新以及实训设备的升级换代,全方位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实践环境,为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来源:红网
作者:申志广 易凤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