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乘着全国两会的东风,“体重管理”一夜之间成为时下热议的健康话题。如今体重管理从“家事变国事”,反射出了当前肥胖率持续走高、慢性病年轻化的趋势。近年来,株洲不少医疗机构相继开设了体重管理、多学科联合减重等门诊,他们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去推进体重管理工作?近日,红网记者深入株洲多家医疗机构,一探究竟。
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颜洪 通讯员 黄红斌 张曦予 株洲报道
株洲市开设体重管理相关门诊的步伐,早在10年前就已迈出——2015年,株洲市中心医院成立肥胖减重与糖尿病微创治疗多学科协作中心,并设立肥胖门诊,这是株洲首家开设的肥胖门诊及减重中心。
10年间,株洲市中心医院以多学科协作模式、创新技术及科学管理为基石,成功帮助800余名肥胖患者重获健康,并推动株洲市肥胖防治意识显著提升。
建立多学科诊疗体系
“刚减肥的时候130多斤,健身、针灸、控制饮食都试过,短期有效,维持半年就反弹,越减越胖。”3月23日下午,吴女士在株洲市中心医院营养科门诊室内,聊起这段适得其反的减肥经历,感到很沮丧。
“减肥是长期的,不改善生活方式还是会反弹。”株洲市中心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陈丽说,肥胖比糖尿病更慢性,一旦不注意就会越来越胖,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维持减肥效果。
“管住嘴、迈开腿”的方式对于一般或轻度的肥胖或许有用,但对于自制能力较差或体重基数过大的肥胖人群来说,减重药物和手术更加“靠谱”。
“一般来讲,减重手术可以减掉多余体重的80%左右。”株洲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体重管理中心主任陈迅介绍,近年来,袖状胃切除术因操作简单、效果明显而成为主流。但减重手术主要适用于部分单纯性肥胖群体和合并2型糖尿病的肥胖人群,且需综合考虑患者体重指数(BMI)、腰围以及年龄等多重因素,由MDT模式最终确定手术等级。
早在2011年,株洲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外科率先在全市开展微创减重代谢手术,解决了合并糖尿病的肥胖患者注射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困扰。
为了制定出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2015年,株洲市中心医院采用多学科(MDT)模式,将肝胆胰外科、代谢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妇科等科室联合成立肥胖减重与糖尿病微创治疗多学科协作中心,并设立肥胖门诊,这也是株洲市首家肥胖门诊及减重中心。
“成立MDT减重中心,主要是针对一些严重的合并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的患者。”陈迅介绍,经过10年探索,医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多学科治疗方案。目前,已经收治数千名患者,平均体重下降7%至35%之间。
此外,10年来,该院通过“世界防治肥胖日”义诊、医患座谈会、减重成功案例分享等形式,普及“吃动平衡”理念,推动市民肥胖认知从“审美焦虑”转向“健康管理”。
一站式体重管理
“您的心肺耐力水平还可以,肌肉耐力也可以……”株洲市中心医院体重管理中心大厅,张女士正在进行体适能测评。
测评结果出来后,株洲市中心医院体重管理中心主管康复治疗师言功立再使用功率自行车系统,测验张女士的心脏功能,以及制订运动处方。
“在进行减重前,我们会进行前期的运动智能测评、BMI测评以及健康评估,了解患者的身体素质、筛查潜在慢性病风险以及获得运动干预推荐。”言功立说,三维测评后,再到一站式诊区问诊,MDT专家团队将制定个性化减重方案。
此外,该中心为了防止体重反弹,健康管理师将全程参与治疗,追踪患者生活方式和身体数据,动态优化干预方案,使患者不仅能有效减重,而且还能长期维持健康体重。
“为了健康,减重是必要的,而且还要科学管理、长期坚持。”言功立说,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通过减重,把身体亚健康调理到更好的状态,从而减少慢性病发生率。
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预防” ,2月25日,株洲市中心医院体重管理中心成立,联合内分泌学科、营养科、康复科、心理科、中医科等,从碎片化管理变成精细化全流程管理,形成一站式服务模式,旨在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该中心由原减重中心升级而来。
体重管理中心以“3+x”模式为核心,在营养干预、运动干预和心理干预的基础上,灵活结合西药、中药、穴位埋线、代谢手术等特色治疗,为超重、肥胖及相关慢性病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服务。
陈迅介绍,体重管理中心一站式服务,打造了“评估-诊断-干预-追踪”的全链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多学科的规范化指导,市民可以在健康科学的情况下减重。下一步,株洲市中心医院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科学减重知识,帮助市民树立正确的体重管理观念,助力实现“健康体重、健康生活”的目标。
来源:红网
作者:颜洪 黄红斌 张曦予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