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位于湖南株洲湘江大桥桥墩处的株洲街头艺术站0733站点都会聚集大批热爱文化艺术的群众,他们围坐在一起,吹着江风,欣赏本土乐队“0733巨乐部”等文艺团体带来的演出,享受忙碌一天后惬意的文化休闲时光。
0733站点是目前株洲市16个街头艺术站之一。街头艺术站是株洲市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近年来,该市将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在街头巷尾打造“小而精”“小而美”“主客共享”的新型文化空间,为当地群众和游客供给高品质、有内涵的文化活动,推进文化与旅游、体育、科技等深度融合,构建民间高手的出圈地、网红潮人的聚集地、市民游客的打卡地。
株洲街头艺术站0733站点。
“我们的街头艺术站坚持让群众成为文艺活动的参与者、表演者、组织者。”株洲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喜兰介绍,株洲街头艺术站面向社会为每个站点招募遴选主理人,依托主理人汇集民智,招募艺人、策划活动,各站点各具特色,表演形式涵盖音乐舞蹈、器乐演奏、魔术杂耍、相声曲艺、行为艺术等多个门类。
街头艺术站的建设坚持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并充分融合市民需求和城市风貌。建设过程中,选取人流量较大的商圈或市民聚集地,完善配套设施,同时,结合主理人艺术特色及周边环境氛围,对艺术站进行多元化设计,充分整合当代潮流文化、传统民间艺术等元素。街头艺术站既为街头艺人、文艺爱好者、在校艺术生、艺术商家等提供了展现的舞台,也进一步串联了城市景点,展现了城市文化魅力,吸引游客驻足。
群众在株洲街头艺术站欣赏表演。
株洲街头艺术站建立了以主理人为中心的工作机制,由主理人负责日常管理,同时,建立了与“主理人”相对应的“助理人”机制。该市发动文旅系统35岁以下干部担任驻点助理人,每个站点委派3人,株洲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定期组织召开全体驻点干部座谈会,讲目标、谈问题、提建议。此外,株洲市还建立了街头艺术站人才联盟,成立“株洲街头艺术联合会”,将主理人、街头艺人、艺术培训机构、群文队伍为主要力量的艺人纳入人才库,最大限度释放主理人的自治能量。
与此同时,株洲还搭建了线上街头艺术站小程序,量化考核艺人服务效能,在线实现打卡积分、报名活动、查看积分排行等,以积分形式实时反馈主理人和艺人活跃度,提升站点活动品质,并按年度评选出人气站点、人气艺人等。
“这种主理人管理的运作模式,一方面使政府部门实现了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职能转变,另一方面赋予了多元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投身参与街头艺术站建设的可能性。”杨喜兰说。
文艺团体在街头艺术站表演。
依托街头艺术站,株洲市打造了“明星学院”艺人培训品牌,邀请知名传媒人面对面、零距离提升艺人线上直播技巧和人气度,组织艺人统一学习短视频拍摄,并筛选潜力艺人赴专业院校参与深造,为优质艺人搭建演艺平台,宣传其优秀作品,实现了街头艺人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双向奔赴。
株洲的街头艺术站还向市民开放预约,供有才艺的市民、团队在艺术站进行各艺术门类的表演。根据各站点资源特点,艺人可通过“株洲街头艺术站”微信小程序申报节目、预约站点,此举有效带动了株洲的艺培机构、群文团队、艺术商家、百货公司、知名艺人等机构和个人参与到公共文化活动当中。在节假日和株洲市重大活动期间,主理人还会牵头策划组织多站点联合的系列主题文化活动。
截至目前,株洲市16个街头艺术站共招募主理人16名、街头艺人45名,参与常态化演出的民间艺人达百余名,开展常态化活动1425场,主题系列活动278场次,惠及百姓30万余人次。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状态下,街头艺术站作为吸引人们驻足感受艺术之美的温暖一隅,作为供艺术爱好者自信表达自我的方寸舞台,无疑是人们无法拒绝的精神抚慰剂。
杨喜兰表示,接下来,株洲将持续丰富街头艺术站的品牌内涵,从站点建设、管理机制、活动开展、队伍培育、宣传推广等方面不断拓深,融合群众、融合业态、融合社会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浓厚株洲特色的文化品牌,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文化服务。
来源:株洲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作者:株洲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编辑:聂千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