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公诉是灼穿罪恶阴霾的利剑,是守护人性底线的灯塔。他们是破题者,也是身披战甲的斗士;他们令人崇拜,也被人忌惮;他们用自己的专业和信仰,捍卫百姓的生命、财富、自由。红网株洲站与株洲市检察院联合推出“你好,株洲公诉人”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透过文字,触摸法治的温度,直抵正义的力量。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曹缇 通讯员 苏文豪 株洲报道
9月2日,晨光漫进醴陵市人民检察院的办案区,刘霞伏案阅卷的身影格外清晰。这位普通刑事犯罪检察部副主任、一级检察官,心中有一颗自童年就埋下的“正义种子”:童年时,母亲为维护合法权益奔波数月,那疲惫的身影和无助的眼神深深刻在她心中,“要是有人能给咱说句公道话就好了”,母亲的叹息让“守护公平正义”的念头悄然生根。
从工厂车间的文职人员,到法院系统的书记员、法官,再到如今的检察官,刘霞的职业轨迹虽看似辗转,却始终紧紧围绕“法律”前行。从检十余载,她深耕刑事检察领域,办理千余起案件。在法庭上,她如正义的勇士唇枪舌剑捍卫法理;在案卷里,她似敏锐的侦探抽丝剥茧探寻真相。
醴陵市检察院普通刑事犯罪检察部副主任、一级检察官刘霞。
千案千面中的“法理与温度”
从检十余载,刘霞办理过千余起刑事案件,每一起案件的细节都烙印在她心中。其中,一起交通肇事案的办理过程,至今仍让她记忆犹新。
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驾车撞人后逃逸,却辩解“以为撞到了垃圾桶”。“开过车的人都知道,撞人与撞垃圾桶的声响、触感完全不同,何况犯罪嫌疑人车辆的前挡风玻璃碎裂、雨刮器变形,明显是正面撞击造成的。”刘霞没有放过这一关键细节,她对案发现场进行走访,反复比对现场勘查照片,逐字分析痕迹鉴定报告,一点点拆解犯罪嫌疑人的辩解漏洞,最终凭借扎实的证据,认定犯罪嫌疑人系肇事逃逸,让法律的公正得以彰显。
“办案不能只看表面证据,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多挖一层‘隐藏线索’。”这是刘霞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办案的“秘诀”。一次,她办理一起故意伤害案时,发现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凶器竟是一把自制枪支,且犯罪嫌疑人随口提及“枪是别人做的”。
“我国对枪支犯罪的打击力度极大,这个线索绝不能放过!”刘霞立刻敏锐地意识到案件背后可能隐藏的更大隐患。她一方面联系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一方面深入梳理案件细节,最终成功揪出了一个隐藏在暗处的制枪团伙。“作为公诉人,不能只办好眼前的案子,更要具备监督意识,深挖关联犯罪,从根源上维护社会安全,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在刘霞看来,法律不仅有“惩恶”的力度,更有“修复”的温度。一起盗窃案的办理,让她对这份“温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是一名刚满18岁的青年,因染上赌博,偷了家里人的钱款,家人气愤之下报了警。提审时,刘霞发现,这名青年因幼年创伤,性格敏感,与家人关系本就紧张,且系初犯,已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果简单批捕起诉,他会留下案底,这对一个刚成年的人来说,可能会影响一辈子的人生轨迹。”在刘霞的沟通协调下,犯罪嫌疑人与家人的关系得到修复。最终,犯罪嫌疑人的家人出具了谅解书。“后来他在审查起诉阶段来检察院配合问话时,跟我说找到了一份正当的工作,和家人的关系也缓和了不少。”看着青年的转变,刘霞坦言:“通过合理的方式修复受损的关系、帮助犯错者回归正途,这才是法律真正的温度所在。”
湖南省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颁奖现场。
把“终身学习”刻进职业基因
2025年盛夏,湖南省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名单公布,刘霞的名字赫然在列。从2016年初次站上辩论台斩获“最佳风采”奖,到 2025年捧回“十佳”奖杯,她像一名执着的攀登者,将“终身学习”深深镌刻进了职业基因。
刘霞与公诉人竞赛的缘分,始于2016年。彼时,刚进入检察系统不久的她,首次站上株洲市公诉人团体论辩赛舞台,便凭借清晰的逻辑脉络与沉稳的临场表现,一举拿下“最佳风采”奖,初露锋芒。
真正的考验,始于2023年。那一年,刘霞首次冲击湖南省公诉人业务竞赛,凭借扎实的业务功底一路闯进决赛,最终却以第13 名的成绩与“十佳”失之交臂。“对手是当年的省赛第一名,后来还代表湖南参加了国赛。”时至今日,刘霞仍清晰记得那场辩论的细节,“她让我明白,公诉人的较量不仅是论辩技巧的比拼,更考验法律理论的深度与临场应变的功底。”
这场失利没有成为“终点”,反而成了她突破自我的“起点”。“不能因一次遗憾停下脚步,短板必须补起来。”刘霞暗下决心,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日常学习中。而这份坚持,早在2012年便已扎根——当时她仍在法院系统工作,带教法官师傅的一句叮嘱“每天学习一到两个典型案例,日积月累必有大收获”,她记了12年,也坚持了12年。
在刘霞眼中,公诉人竞赛从不是“终点式”的荣誉争夺,而是提升办案能力的“加油站”。竞赛中暴露的不足,能直接反哺日常办案——“比如这次论辩时发现的表达短板,我会在今后的庭审中刻意练习;笔试接触的新型案件,也让我再办类似案件时更有经验。”
刘霞(右)在庭审现场。
新时代公诉人的“传承与担当”
回望刘霞的法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她大学毕业恰逢金融危机,只能先就业再择业。“虽然工作与法律无关,但我从没想过放弃梦想,每天下班后都会雷打不动地看司法考试的书。”
凭借这份坚持,刘霞顺利以高分通过司法考试。之后,她考入法院系统,再到后来,通过选调进入醴陵市检察院,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公诉人生涯。“法律知识更新太快,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这是刘霞多年来的深刻感悟。
如今,刘霞已是检察系统里“前辈”,带过的助理中,有人已成功通过入额考试,成为独当一面的检察官。“我对助理的要求比较严,尤其是审查报告和法律文书,细节上绝不能出一点错。”她会逐字逐句修改助理的文书,指出逻辑漏洞,讲解写作思路,“刚开始助理可能会觉得压力大,但后来他们会明白,这些细节的打磨,能让他们在面对复杂案件时更有底气。”
随着科技发展,新型犯罪层出不穷,AI诈骗、虚拟货币洗钱等案件对公诉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刘霞密切关注新型犯罪的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只有提前学习、主动适应,才能在办案时做到心中有数,不被时代甩在身后。”
从赛场到法庭,从案卷到当事人,刘霞用十余年的坚守,诠释着“公诉人”这一身份的重量。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每一个案件的细节中守护正义;她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扎实的业务功底和温暖的人文关怀,让法律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来源:红网
作者:曹缇 苏文豪
编辑:任欣蓓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