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开学第一课丨株洲市十八中校长孙金花:赓续抗战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微信图片_20250903115431_31_2035.jpg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2025年9月1日,此时,全国绝大部分高中应该都在举办开学典礼:庆祝初三学子跨入高中校门;激励高二年级同学们接续奋斗;鼓舞高三青年为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扬帆启航。

时间回到80年前,除抗战大后方的中小学生在9月初可以入学外,沦陷区与遭受战争破坏严重的地区,孩子们无学可上。在近代历史上,日本侵略者两次打断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甲午中日战争让“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14年的侵华战争将刚刚启动的“国民经济建设”化为泡影。身在繁荣稳定大中国的我们,没有经历战争带来的杀戮、逃亡、屈辱、悲愤……但绝不可忘记近代以来我们民族所经历的屈辱。后天,也就是9月3日,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这场盛典不仅是对历史的回响,更是对新时代青年的召唤:赓续抗战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回应时代之需。

一、铭记历史:赓续抗战精神

14年的浴血抗战,3500万军民死伤,那个年代的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绘就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烈,也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份精神使中华民族避免了沦为亡国奴的命运,这份精神是四年后中华民族获得解放的关键所在,这份精神更是今天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力量源泉。同学们,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是新时代青年必须练就的本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追求是你们成长的最强动力;“重大义轻生死”的义利观是你们成长的最强筋骨;“勇敢、无畏、坚韧、顽强”的英雄品质是战胜成长过程中各种困难的最强保障;“始终相信自己”的乐观主义精神是抵达成功彼岸的最强基石。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复仇,而是要将在苦难中沉淀的民族精神赓续传承,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

二、立足当下:厚植家国情怀

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情怀,什么是最大的情怀?家国情怀!它是支撑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个情怀,任何个体都难以成事;没有这个情怀,你无法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顺利;没有这个情怀,你将失去灵魂、茫然无所、不知人生的方向在哪。同学们会问,老师,你说的家国情怀离我们太远了,太高大上了,我们如何来体会这种情怀,践行这种情怀。但实际上,家国情怀就在我们身边。抗战时期,成立于战火纷飞的西南联大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没有提供丰富美味伙食的食堂、没有舒适卫生的寝室,有的是茅草屋与时刻存在的生命危险。但是西南联大的学生们却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3800余名毕业生中,有834人先后从军抗战;另有很多学子选择学术报国:杨振宁、李正道、邓稼先就是典型代表。华坪女高的张桂梅校长论官衔、她没有,论财富、她收入微薄,论学术、她和别人无法相比,但是她为了大山里的女孩能走进大学校门多方奔走、倾心付出,她博大的胸怀、深深的家国情怀,让亿万人民对她称赞不已,她那柔弱的身躯,在人民的心中却是那么伟大!十八中的胡耀芳老师,退休后返聘,担任班主任与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他已过六十,弟子满天下,他有何所求?情怀——我是十八中一份子,我应该将在这里沉淀的教育教学经验更多的回馈给这里的学生,让更多不被看好的孩子走进自己的梦想大学。所以情怀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当中,关键是我们是否把这份情怀深深地根植在我们心底,让我们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都饱含着这份深情的外延,这是一个人整体品格的基础。

老师们,同学们,此刻的我们站在国旗下:伟大的祖国给了我们满满的安全感,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给了我们足足的获得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给了我们深深的自豪感。80年前的胜利洗刷民族耻辱,今天的民族复兴需要我们铭记历史、赓续伟大抗战精神,立足当下、厚植深厚的家国情怀。愿我们以鉴往知来、守正创新的智慧、砥砺奋进、开拓新局的魄力,谱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谢谢大家!

来源:红网

作者:孙金花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943/95/1525183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