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科普丨情绪“换季”?株洲市三医院心理医生教你给心灵“添件衣”

夏末秋初,暑气渐消,早晚的风也多了几分凉意。当市民忙着给身体添衣防凉时,情绪也可能正经历一场“换季”。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会发现,季节交替之际,尤其是从盛夏到初秋,不少人的情绪会悄然发生变化。今天,株洲市三医院心理医生就和大家聊聊如何关照换季时的心理健康。

这些“情绪小信号”,你收到了吗?

季节变化之所以会影响情绪,主要与日照时间缩短、气温波动有关,这会间接影响人体内褪黑素和血清素的分泌,进而干扰情绪调节。如果你最近出现以下情况,不必过于焦虑,这可能是情绪在适应季节的变化:

睡眠“不对劲”:要么早早躺下却辗转难眠,要么清晨比闹钟醒得还早,白天也总觉得没精神。

兴趣“打折扣”:以前喜欢的运动、追剧、和朋友聚会,现在提不起劲儿,觉得“没什么意思”。

心情“变灰暗”:容易莫名低落、烦躁,一点小事就想发脾气,或者总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身体“发懒”:明明没干什么重活,却感觉浑身乏力,不想动,食欲也可能跟着变差或变亢进。

四个“小习惯”,给心灵“保驾护航”

面对情绪的“换季反应”,并非无计可施。分享几个简单易做的小方法,帮你平稳度过这个过渡期:

1、抓住“秋日阳光”:每天尽量保证30分钟的户外活动,比如晨起散步、中午在窗边晒太阳。阳光是天然的“情绪调节剂”,能帮助身体分泌让人愉悦的血清素。

2、给生活“加点节奏”:规律的作息对情绪稳定至关重要。尽量固定每天的起床和睡觉时间,即使周末也不要打乱生物钟。简单的日常流程,能给心灵带来安全感。

3、找到“情绪出口”:别把心事都憋在心里。可以找信任的朋友聊聊天,或者通过写日记、画画的方式把情绪“写出来”“画出来”。如果觉得难以自我调节,及时向心理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求助,这并不是软弱,而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4、品尝“秋天的小确幸”:试着在生活中寻找微小的快乐。比如泡一杯温热的茶,闻闻桂花香,做一道喜欢的家常菜,或者读一本轻松的书。这些小小的美好,能像“微光”一样,照亮我们的心情。

季节有更替,情绪有起伏,这都是生活的常态。希望大家都能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在这个秋天,既照顾好身体的冷暖,也守护好心灵的晴朗。如果身边有正在经历情绪困扰的亲友,请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和陪伴,你的关心,就是他们最温暖的“秋日外套”。

来源:红网

作者:张荣玉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943/69/1531158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