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24日讯(通讯员 黄婷婷)“孩子现在能听见我叫他吃饭了,还能学唱歌!”近日,在回访中,芦淞区11岁男孩宋某的母亲哽咽着道出心声。此前,因双侧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宋某一直生活在寂静里,35.3万元的人工耳蜗手术费曾让这个普通家庭濒临绝望。如今,得益于国家医保政策的精准发力,宋某不仅成功植入人工耳蜗,医保累计报销33.33万元,个人自付费用还不足2万元,医保报销比例超94%。在株洲,像宋某家这样因医保政策摆脱“听不起病”困境的家庭,还有茶陵县的曾某家和炎陵县的小王家。
低保家庭卸下重担,42岁失聪者重归生活正轨
“手术做完,我们连吃住带车费只花了一万多元,感谢国家政策,让我爱人能正常生活工作!”说起妻子曾某的治疗经历,其丈夫满是感激。今年42岁的曾某是茶陵县低保户,长期完全失聪的她无法工作,家里五口人的生计全靠丈夫打零工维持,上有年老体弱的母亲需要照料,下有读高二的女儿和读六年级的儿子要负担学费,日常看病开销更是让这个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
转机出现在今年2月,株洲市三三一医院根据之前的就诊记录,联系了曾某夫妇,告知其“人工耳蜗植入术”和“人工耳蜗植入体”纳入医保报销的好政策,经曾某夫妇同意后,为其安排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曾某住院10天,总医疗费用达34.28万元,但令人欣慰的是,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基本医保报销15万元,大病保险报销13.9万元,医疗救助报销3.4万元。高额医疗费用被大幅分摊,曾某家庭仅承担了1.98万元,医保综合报销比例达到94.22%。
如今,术后恢复良好的曾某已能简单交流,不仅重拾生活信心,还能外出工作,增加家庭的收入,摆脱困境。
从“望价却步”到“安心治疗”,集采+医保破解“天价”难题
与曾某家庭有相似经历的,还有炎陵县低保救助对象小王一家。小王出生后因黄疸引发脑瘫,进而导致双侧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被确诊为听力残疾一级。“哪怕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听到声音!”父亲王先生曾咬牙坚持,但将近35万元的手术费,对仅靠他一人收入支撑的五口之家而言,无疑是天文数字。
得益于湖南省2024年12月1日开始正式将电子耳蜗植入术和相关医用耗材纳入医保,并且通过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价格从平均20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的好政策,2025年2月,小王成功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借助医保“一站式”结算服务,医保系统自动完成三重保障同步结算,基本医疗保险报销15万元,大病保险报销14.02万元,医疗救助3.44万元。最终,个人自付费用仅占总费用的5.65%,综合报销比例高达94.35%。“没有医保报销,我根本负担不起这笔治疗费!真的感谢政府,感谢医保好政策,感谢工作人员贴心服务!”王先生在回访中连声道谢。
政策持续优化,医保服务聚焦“便民、利民、惠民”
三个家庭的“声”机转折,不仅是个人与家庭的幸运,更是我国医保政策不断完善、服务持续优化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人工耳蜗等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通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大幅降低费用,同时构建“基本医保保基本、大病保险防大病、医疗救助兜底线”的三重保障体系,让曾经的“天价”医疗服务变得“亲民”。
在服务优化上,株洲市医保部门联合大病保险承保公司不断发力,针对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上门办理、专人对接服务,用“数据多跑路”换“群众零跑腿”,切实解决“垫资跑腿”难题,通过医保系统与商保系统直连的方式,提升理赔效率,让参保群众在享受高额报销的同时,体验到更便捷的服务。
当前,2026年度城乡居民医保缴费已启动。医保部门呼吁,广大居民及时参保,为自己和家人筑牢健康保障防线。未来,株洲市医保部门还将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保障效能,推动更多救命救急的医疗服务纳入保障范围,让“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不怕大病”的愿景,照进更多普通人的生活,让民生温度传递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
来源:红网
作者:黄婷婷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