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这颗如拳头大小的“生命发动机”,每一次规律跳动都承载着生命的活力。2025年9月29日是第26个世界心脏日,今年主题是“律动不息”,这既象征心脏的坚韧,同时也提醒着人们,心脏健康需要持续地关注与呵护,不能有丝毫懈怠。
近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3.3亿,每年心源性猝死病例超54万,心血管健康已成为全民健康的“头号课题”。作为湖南省三级心血管专科医院,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历经七十余载积淀,以“心脑血管介入、腔镜微创技术”为核心,通过技术突破、专科合作与多学科协同等方式,构建起覆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心血管健康全周期诊疗体系,为株洲乃至周边地区的患者筑牢了“生命之泵”的守护屏障。
【“心”技术领航】前沿性微创技术,精准治疗攻克“心”难题
“一站式”手术,化解老龄房颤患者双重危机。76岁的刘爹爹(化名)最近几个月总感觉心慌心悸,他以为是年纪大了,就没太当回事;结果十多天过去了,症状变得越来越严重,家人紧急把他送到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经过检查,老人被确诊为“阵发性心房颤动”。而老人曾患有的“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竟然也与他的房颤有关。
医院助理院长、心脏中心主任刘宇表示,房颤是心脏丧失了原本有序而规则的心房电活动后,出现的快速无序的颤动波。这不仅会导致出现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也会因为在房颤发作时,心房不能有效“泵血”,血液容易在心房内瘀滞,形成血栓;随着心脏搏动,血栓流向大脑,从而引起脑卒中等情况。
为了让刘爹爹不再受房颤和脑卒中等疾病影响生活,刘宇院长带领心血管内科、麻醉科、导管室等多学科团队开创性实施了“一站式”房颤脉冲消融+左心耳封堵手术。“一次性”解决了患者的心律失常问题和中风隐患。
前沿性微创技术解“心”病。71岁的王先生(化名)在心梗介入手术后,又被确诊了有严重的二尖瓣脱垂伴关闭不全。高龄、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多重高危因素,让他对传统的开胸体外循环换瓣手术“望而却步”。面对这一挑战,医院心血管外科团队果断选择了代表国际前沿水平——经心尖二尖瓣钳夹术(TEER)。在实时三维经食道超声的精准导航下,心血管外科手术团队仅通过心尖微小切口,将特制的夹合器送入心脏,巧妙夹合病变处,在心脏不停跳的状态下也能解决返流问题,且术后心脏二尖瓣开放和关闭功能完全达到预期的修复效果。
这两项心血管领域的高精尖技术,是恺德医师团队以“匠心”打磨医术、以创新勇闯“禁区”的生动写照。 他们凭借责任与担当,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为更多复杂危重患者点亮了生命的“心”的希望。
【创新“心”理念】心脑同治,打破学科壁垒让心脑健康齐抓共管
“心慌胸闷又头晕手麻、说话不清,到底应该看神经内科?还是心内科?”这是不少老年患者在医院挂号时的困惑。为了解决大众这一就医难题,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于2024年就整合了多学科专家资源,开启了“心脑同治”的联合诊疗模式。
心脑同治门诊同服务。每周六上午,在医院新华路门诊的心脑同治专家门诊里有来自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内科的专家,在同一个诊室联合为同一个病人进行心脑血管健康状况的全面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疾病需求,给出最符合其个人需求和个人疾病状况的诊疗方案。具体而言就是可为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晕厥、头晕等疾病人群提供同评估、同诊治、同预防、同随访的“四同”全流程专业医疗服务。截止目前,已为上百位门诊患者提供服务。
心脑同治救治协同发力。67岁的何先生(化名)经常出现头晕不适伴耳鸣,还出现阵发性的胸痛。随着症状发作越来越频繁,何先生到医院神经内一科,神经内一科科主任齐义接诊了他,详细了解了他的病情后,开展了动态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发现何先生存在心率慢、心律失常等情况,于是心脑同治学科协同机制启动,该科室与心血管内二科联合诊疗,最终发现何先生的头晕、胸痛与冠状动脉狭窄有关。之后,在医院助理院长、心脏中心主任刘宇及心血管内二科杨凯手术团队的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手术的治疗后,何先生头晕、胸痛症状逐步消失,现已康复出院。
刘宇表示,心脏是动力之源,大脑是人体的中枢,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比如,它们都需要血管系统的滋养才能正常发挥功能,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脑健康的共同威胁。因此,恺德秉持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心脑同治”作为医疗服务创新的新方向,从心脑疾病发病机制入手,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多学科联合诊疗服务,既让患者少奔波,也让从治疗—诊断—康复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有保障,让百姓享有更好的就医获得感。
心脑同治从预防科普做起。每年的6月6日被定为了中国房颤日,而心房颤动与脑卒中(中风)的发病息息相关,为提升大众对房颤的知晓率,普及脑卒中(中风)的知识,医院房颤中心与卒中中心每年都携手举办了相关义诊和主题讲座,还拍摄相关科普短视频通过媒体平台传播,以便解答大家关心的心脑血管健康问题,并给予了专业健康建议,借此提高大众对心血管病治疗的认识和重视度,实现心脑血管早预防、早发现、早诊疗的目标。
【“心”专科筑基】精细化亚专科建设 构建心血管学科集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株洲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大众对心血管内科诊疗需求已不局限于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等常见疾病了,更多危急、复杂、特殊的心血管疾病需要获得及时、有效治疗。在这种现状和呼声之下,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不断壮大人才梯队,紧跟国内国际临床及科研前沿,大专科搭台,亚专科攻坚,勇于突破,敢于创新,实现了心血管内科集群式高质量发展,为株洲及周边市民护心护航。
胸痛中心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于2016年9月启动胸痛中心建设,是株洲地区创建该类中心的先行者,建设之初就高效整合了院前、院内及院后各项资源,规范各项救治流程,实现院内外无缝衔接,做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实现“快速诊断、及时治疗”,多年来不仅和株洲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紧密合作,高效专业地抢救本地胸痛患者,还建立起了覆盖长沙浏阳市、湘潭市、郴州市安仁县等多地的胸痛协同救治网络,为株洲及周边地市区的急性胸痛患者搭建了一条“救心高速路”,带来了“心”的希望。
心衰中心是专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长期健康管理的机构。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心衰中心成员包括心衰专家、心内科专家、心衰护理专家、临床药师等,以心衰指南为依据,不仅开设了“心衰门诊”“心衰病房”,还建立了患者专属档案,从入院到出院,再到长期随诊,让医生深入了解患者情况,提出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做到一人一策,以便提高心衰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另外,该中心定期举办系列心衰患者健康教育活动,以讲座、微信、电话等多种交流形式,让患者随时可以与医生交流,获得专业的用药指导和饮食、运动、自我管理等多角度的健康指导。
房颤中心专门针对心房颤动患者设立的诊疗机构。恺德该中心由心血管内科专科医生及专业护理团队组成,通过扎实做好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提供手术治疗以及跟踪长期管理等工作,既然更多人知晓房颤,也有利于提高改善房颤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高血压达标中心设立了高血压专科门诊、高血压病房,配备了各种专科化的仪器设备,可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专项医疗诊治和护理服务。该院高血压达标中心还与荷塘区茨菇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仙庾镇卫生院共同推进高血压防治事业,双方联动促进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工作,并持续开展顽固性、难治性高血压的体系化治疗,为区域高血压防控做贡献,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的亚专科矩阵,通过“临床诊疗——科研创新——健康宣教”三位一体模式,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未来,医院将进一步完善亚专科布局,推动心血管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链条服务升级。
从房颤脉冲消融+左心耳封堵的“精准治疗”到心脑同治的“跨界协同”,再到亚专科的精细化诊疗,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 的理念,以守护心脏“律动不息”为使命,以微创技术为刃、以学科协同为盾,为更多的急、危、重、难心血管疾病患者得到专业的救治而努力,为患者构建更坚实的心血管健康守护防线,为推动区域心血管疾病诊疗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曾彦予 黎婕妤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