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温下的奋斗者⑧丨电力人:迎峰度夏“烤”验下的电网“把脉人”

编者按:盛夏如火,空调“续命”的时节,仍有无数奋斗者在高温下挥汗如雨。他们用双手托起城市的运转,用汗水浇筑生活的希望。红网株洲站记者记录下这些平凡英雄的坚韧身影,倾听他们的故事与心声。用镜头致敬他们的拼搏精神,让每一份付出都被看见,每一份坚守都有回响。

盛夏时期,在烈日炙烤下的株洲城区热浪翻涌。王司洋套着长袖工作服,头戴印有“国网株洲”字样的安全帽,背着沉甸甸的工具包,与搭档曾师傅穿梭在滚烫的电线杆和变压器之间,用汗水守护着城市电网的“生命线”。

wechat_2025-08-05_221939_831.png

王司洋和同事开展线路巡检工作。

迎峰度夏:为城市电网“问诊把脉”

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王司洋,出生于1998年。2023年7月,他从华北电力大学毕业后来到国网株洲城东供电支公司,成为了配电运检(抢修)一班的一名工作负责人。

“路边的电线杆、‘大铁箱’,就是我们配电运检工常常打交道的‘朋友们’。但天气极端的时候,也往往就是他们‘脾气’最不好的时候。”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时,王司洋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打开了话匣子。

入伏后的白天,空气中翻腾着灼人的热浪,带着令人窒息的热度。“曾师傅,准备好了,咱们出发吧。”上午九点,外出巡检的工作开始了,王司洋背着工具包,和曾师傅手里各拿着一个安全帽,走出了办公楼。工具包里装着他的三样“法宝”:红外测温仪、局放检测仪和望远镜。这是王司洋在株洲度过的第三个夏天,也是他第三次参与守护株洲电网迎峰度夏。

精准把脉:红外测温仪下的安全防线

在石峰区郊外的一处电线杆下,王司洋双手持红外测温仪,专注地扫描着杆塔搭线的并沟线夹。烈日直射下,刺眼的阳光在仪器屏幕上反射出刺目的光斑,他不得不半眯着眼睛才能看清那些跳动闪烁的数据。确认数值稳定在正常范围后,王司洋朝曾师傅说:“温度正常。”

wechat_2025-08-05_221556_488.png

王司洋使用红外测温仪对电线杆进行检测。

曾师傅熟练地在巡视记录表上用笔记录着,常年的户外作业让这个四十出头的老电力人皮肤黑得发亮,就像涂了一层油似的。

王司洋看了一眼左手腕上的手表时间,虽然天生皮肤白皙,但两年的风吹日晒还是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表带遮挡处露出一截明显的白色皮肤,与周围晒得发红的肤色形成鲜明对比。

“像现在这样的高温天,不仅环境温度高,老百姓的用电量也高,线路设备也更容易得‘热感冒’。所以现阶段,我们利用仪器对设备进行各式各样的‘体检’,以达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的目的。”王司洋一边擦着脸颊的汗,一边说:“毕竟电,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了,我们的工作就是让百姓用上‘放心电’。”

田间问诊:望远镜里的安全守护

烈日当空,电力“小黄车”在蒸腾着热浪的柏油路上奔波,车子拐过一道土坡,进入了一条乡间小路。这已经是他们今天跑的第五个巡检点了——在这样持续高温的天气里,他们不是在巡检现场,就是在赶往下一个巡检点的路上。

狭窄的乡间小径两侧,茂密的野草肆意生长,青黄相间的草叶层层叠叠,几乎淹没了整条小路。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脚下的泥土松软潮湿,混合着前几日下雨留下的积水。

wechat_2025-08-05_221745_725.png

王司洋站在田埂间利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线路状态。

一条一米长的蛇突然从路边的草丛中窜出,被惊动的它迅速扭动着身躯钻进了稻田深处。王司洋走在前面开路,镇定地提醒曾师傅注意脚下。在这片无遮无拦的田野上,两个灰色的身影正为守护这份宁静的夏日图景而忙碌着。

王司洋站在田埂上,举起望远镜对准远处的电线杆。烈日下,田间的热风丝毫不能缓解酷暑的煎熬,但他的目光依然专注地扫视着每一处细节。镜头里,离电线还有些距离的几根新生树枝在风中不安分地摇曳着。“得留心这个地方了,需要重点监测。”曾师傅在巡视记录表上标注下具体位置。王司洋说,这些看似无害的树枝,在雷雨天气就会变成隐患,倒伏在电线上造成线路跳闸。

扎根一线:从学子到“电网医生”

入夏以来,王司洋和同事们开展了多轮次、多方式、多角度的保电工作,累计发现并处理了40余处过温缺陷、10余处柜内局部放电缺陷以及100余处线路隐患。

wechat_2025-08-05_221640_003.png

王司洋对环网箱电缆间隔开展局放检测。

这个来自邵东的“90后”研究生,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从学子到“电网医生”的转变。“这两年,最大的收获在于,我感觉自己更能‘沉下去’了。过去是在书本里学习、讨论电的专业知识,而如今却是在一步步的巡线路上、一次次的设备检测中、一回回的现场检修里接触‘电’。工作想要干好,看过、听过、摸过、想过,这‘四过’都缺一不可。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在王司洋的微信资料里,地区一栏早已改成了“株洲”。“虽然我不是本地人,但我已经把株洲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这里还有着千家万户的用电需要我去守护。”

在这个酷暑,像王司洋这样的电力人正用专业和坚守,为城市编织着一张可靠的“清凉网”。他们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守护电网安全的初心始终未变。

策划:李卫林

指导:胡芳

执行:记者 苏莉雅 实习生 戴佳丽 廖嘉欣 韩亚轩 通讯员 吴珊

来源:红网

作者:苏莉雅 戴佳丽 廖嘉欣 韩亚轩 吴珊

编辑:胡芳zz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942/98/1518241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