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探寻株洲古代书院①丨茶陵洣江书院:从官办书院到现代讲堂,洣水畔的文明灯塔

编者按:株洲市,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最开始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现在则是工业重镇、制造名城,以为TA可能文化匮乏、缺少底蕴。其实不然。那是因为对TA不够了解。仅从书院这个方面来说,株洲的文化底蕴,就非同小可。株洲,古称建宁。有些书院,到今天,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有些书院,现在依然还在,甚至还发挥着较好、较大的作用。比如,醴陵市的渌江书院、茶陵县的洣江书院、攸县的石山书院等等,依然扎根、融入在当地。让大家跟着红网的视频镜头,一起探寻株洲的古代书院,听听那些前世今生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50801163159.jpg

茶陵洣江书院。

在茶陵狮子山麓,洣水之滨,一座书院静立五百年。1504年,时任茶陵知州的林廷玉为“端教化、善风俗”而建。它就是茶陵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官办书院——洣江书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洣江书院,感受古代的书院之风。

洣江书院整个建筑群,呈现中轴递进,左右对称。自大门而进,是大讲堂。大讲堂左侧建有主敬斋和修德斋,右侧建有行恕斋。其后又增设御书楼、大成殿、崇道祠等建筑。

作为明清时期茶陵的最高学府,洣江书院集中了当时许多优秀人才和理学大儒。他们作为“湖湘学派”的重要人物,都曾在这里著书、讲学、修身。

一州形胜雄三楚,四相文章冠两朝。”茶陵鼎盛的兴学之风,严谨的治学之风,浓厚的德化之风,不仅推动了书院的发展,同时培养了一大批经世致用之才。从这里走出来的学子,科甲盛名遐闻三湘。从唐开科取士至清末废科举,茶陵有史可查的历代进士就有127人。

如今的洣江书院是2012年按历史原貌于原址复建而成,它历经了五百载沉浮。明末清初,洣江书院曾差点毁于战火,到解放初期,洣江书院仍然保留了基本格局。然而,1982年,书院房舍全被拆除。直到2010年6月,茶陵启动洣江书院复建工程,2012年5月对外开放。

如今的洣江书院不仅是一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活的文化基因库。复建后的书院嵌入茶陵一中,承担讲学、藏书等功能,同时免费对外开放。

洣江书院还开设了大讲堂,讲学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每个月都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现如今大讲堂已开设到第84期,沉寂已久的大讲堂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古今交汇,琅琅的书声回响在洣水和文江岸边。洣江书院飞檐斗拱间,激荡着五百年文脉的时代回响,书写着永不褪色的文明华章。

策划:李卫林

监制:胡芳

指导:苏莉雅

拍摄、剪辑:戴佳丽 廖嘉欣 苏莉雅

出镜:廖嘉欣

【相关链接】专题丨悠悠古韵 探寻株洲古代书院

来源:红网

作者:李卫林 胡芳 戴佳丽 廖嘉欣 苏 莉雅

编辑:胡芳zz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942/83/1517406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