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民之友》︱株洲中院:广纳代表建议,精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近日,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办的综合性新闻月刊《人民之友》官网、微信公众平台刊发文章《株洲中院:广纳代表建议,精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起来看看吧!

fec79d836742c2bc194974873a1d08de.jpg

近年来,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采纳代表意见,邀请代表座谈听取专业化建议,高效引入行业专家代表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等方式,解决了一系列长期困扰相关行业的难点堵点问题,以高质量代表联络工作助推株洲市法治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注入强劲司法动能,取得了良好成效。

筑知产防线,护航新质生产力

株洲是制造业核心城市,拥有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硬质合金材料等先进产业,北斗规模应用、工业软件、数字技术、低空经济等一批高科技新兴产业。如何防止企业核心技术秘密外泄,依法高效保护知识产权,是科技企业关心关切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株洲天桥起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新品事业部部长田际群就此提出了“要聚力打造制造名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法院要围绕本地优势产业因地制宜推出契合‘制造名城’定位的司法保护措施,彰显司法守护知识产权的坚定决心”的建议。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将代表建议与株洲“三个高地”核心发展战略相结合,创新出台《关于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若干举措》,通过百名法官进企业宣讲、强化“3+3+2”现代产业体系知产保护等17项具体的惠企措施,精准解决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成效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株洲市天元区人民法院审理的轨道交通商业秘密案,是全省首次适用刑事附带民事惩罚性赔偿手段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判处侵权人赔偿1800余万元经济损失,有力保护了本地企业斥巨资研发的轨道交通核心技术。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航空发动机商标权案,通过精准识别恶意诉讼,制止了恶意囤积商标行为,为本地低空经济龙头企业成功上市扫除了障碍,两案均入选“湖南省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同时,联动多方构建知识产权跨域保护格局。4月,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与长沙、湘潭两地法院及相关部门共同签署《长株潭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揭牌成立“长株潭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协作基地”,推动三市在知识产权案件管辖衔接、裁判标准统一、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达成深度协作共识,助力长株潭都市圈成为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科技创新“强引擎”。

图片

株洲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蒋智勇(左)赴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调研,走访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林(右)。

创预重整机制,维护民生稳定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行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辖区部分经济体量较大、社会影响较广的房地产企业陆续爆发系统性债务危机,株洲法院破产案件受理数量从2019年的21件激增至2024年的191件。房地产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处理不当将引发市场震荡,造成资源挤兑,打击市场信心。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审时度势,主动邀请在株全国、省、市房地产行业人大代表集中座谈,收集了多项极具专业性与实操性的建议,并将人大代表建议与自身区位实际相结合,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破产案件预重整工作指引(试行)》,并将破产预重整机制广泛运用于房地产破产案件的审理。华晨地产、多普生公司、理想城地产等一大批具有重整价值的企业融资成功,重返市场,逐步稳定了区域房产市场预期。其中,华晨及13家关联企业破产重整成功,一举盘活了168亿元资产,实现了179亿元债权,保障了1.7万户家庭住房安全。该案被央视《今日说法》专题报道,获评人民法院十大案件,并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吉泰房地产公司运用预重整机制“破产清算转和解”成功,这家负债4.6亿元的民营企业涅槃重生,开发的“中南摩汇广场”跻身2025年株洲市重点项目。海南华氏药业等5家外地企业基于对株洲法院破产预重整机制的信赖,将公司总部迁往株洲。

图片

株洲中院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

建多元解纷体系,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株洲醴陵陶瓷素有“国瓷”之称,其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株洲最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随着市场的扩容,陶瓷产业链矛盾纠纷日益增多,近三年来,醴陵法院共受理涉陶瓷类纠纷案件1300余件,其中绝大部分属于陶瓷行业内部的合同纠纷。如何妥善高效化解此类纠纷,用高质量司法为醴陵陶瓷文化产业再添“星火”,是株洲法院面临的新课题。

醴陵市人民法院特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黄小玲到院走访调研、共商对策,最终敲定了一条人大、法院共同搭台,行业名家、资深法官携手唱戏的多元解纷之道。2024年,在黄小玲代表的协调下,醴陵市人民法院在醴陵市人大常委会设立了先进陶瓷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正式开通了法院工作室,借助站内28名陶瓷行业人大代表、行家里手的专业力量,构建起“人大代表、法院、调解员”的多元解纷机制。截至今年6月,特邀人大代表、专业人士、从业人员参与涉陶瓷产业诉前调解纠纷197场次,化解了一大批涉陶瓷产业相关的产品销售、瓷泥质量、合同履约等矛盾纠纷,实现了人大代表和人民法院的“双向奔赴”。醴陵市人民法院先进经验获最高法院、湖南高院推介,被《法治日报》《湖南法治报》等央媒、省媒刊登。

4月,株洲中院派员赴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参加“陶瓷+”多维联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项目推进会,与国内主要陶瓷产业、市县两级法院、知识产权局共同签署了《陶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协议》《陶瓷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协议》等四项文件,将保护陶瓷市场由一域一地扩展至八省多地,推动形成陶瓷产业跨区域、跨部门保护。

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醴陵市醴泉窑艺陶瓷有限公司总设计师(艺术总监)黄小玲应邀到醴陵法院走访调研。

强地理标志保护,擦亮农业品牌

近年来,株洲因地制宜发展“一主一特”县域园区产业,注重农业品牌建设,逐步培育了炎陵黄桃、白关丝瓜、王十万黄辣椒、醴陵玻璃椒等18个地理标志产品,打造了一批极具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随着产业持续发展,农产品相似度高、易被侵权,部分农企管理混乱、地理标志商标使用不规范、维权能力不足等问题开始显露。如何切实维护农产品从业者合法权益,用好用足司法手段呵护精心培育的农产品特色市场名片,考验的是株洲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的决心和智慧。

株洲法院走进种植基地实地调研,与农产品行业代表、农企农户面对面、零距离交流,通过提示法律风险、解答法律问题、提供维权途径、高效审判执行等实实在在的惠农利农举措,帮助农产品行业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品牌“防火墙”。

年初,株洲法院采纳省人大代表卫莉娇的建议,开展了严厉打击市场上频频出现冒充“炎陵黄桃”品牌的专项行动。5月,株洲市天元区人民法院审理了炎陵黄桃产业协会诉某超市商标侵权一案,合议庭通过释法析理,当庭解释将湖北黄桃冒用“炎陵黄桃”进行销售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促使双方迅速达成和解。该案为株洲市地理标志品牌司法保护树立了标杆,炎陵黄桃产业协会为此向天元法院赠送“明察秋毫断是非 公正司法暖人心”锦旗。

4月,株洲两级法院携手市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走进阳雀湖白关丝瓜种植基地、东方四季种植基地实地调研,并开展座谈会,为当地农产品行业代表详细阐述地理标志商标知识产权保护要点与路径,耐心细致回应了种植企业的法律困惑。

图片

株洲市天元区人民法院副院长胡劲松参加白关丝瓜上市新闻发布会。

5月,株洲市芦淞区人民政府与株洲市天元区人民法院共同签署《共建“白关丝瓜知识产权保护调研基地”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府院联动,形成护航白关丝瓜品牌可持续发展合力。

7月,株洲市天元区人民法院通过“个案调解、类案指引”的形式高效调解多起“樟树港辣椒”商标侵权纠纷,侵权人当庭履行全部赔偿义务,推动了市场主体知识产权合规意识的提升,筑牢了地理标志司法保护屏障。

来源:人民之友

编辑:任欣蓓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