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现场合影。
红网时刻新闻8月23日讯(通讯员 杨佳思)近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巴哈中湘车队的师生们,整个暑期都没闲。为了迎接2025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他们一直在学校基地里忙着备战训练。
这支巴哈中湘车队,在该校车辆运用学院院长周定武的带领下,由车辆运用学院的李霞辉、李思晨、欧弘飞、郭玉婷以及车辆工程学院的陈磊华等五名教师负责具体指导。车队里的13名队员,分别来自该校车辆运用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服务工程技术等专业。其中,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吴杭泽担任车队队长。为了让备赛更有条理,车队还下设加工组、设计组、电路组和营销组4个小组。
对于该校巴哈中湘车队的师生来说,七月是整个造车工期的关键时期。要赶在工期内造出理想的巴哈赛车,队员们每天都起早摸黑。早上8点前就要到基地集合,一直忙到晚上23点10分才回宿舍,这样的忙碌日复一日。
车架焊接。
该校巴哈中湘车队指导老师李霞辉介绍,“造车的首要任务就是焊接车架,这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负责焊接的创新2301班吴杭泽、理想2401班朱晨浩和汽检2302班彭俊龙需要穿上全套焊接工作服,在无风条件下进行全方位焊接。”
造车过程中,焊接还需要多人配合。有人要扶着钢管对位,有人要调整焊枪角度……遇到问题,大家就一起商量解决,慢慢磨合得也越来越有默契。与此同时,车队自主研发设计的电控箱、电池箱也在同步推进。从画设计图纸、动手制作,到用榫卯结构搭框架,再到部件焊接、车架焊接和摆臂拉杆焊接,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不能出一点错。营销组的队员也没闲着,他们一边写营销、设计、成本报告,一边反复练习答辩,整个基地里的活儿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大家还清晰地记得,有一次,队员们拆电控箱、电池箱和电路,拆到最后只剩车架时,发现上面还有锈迹。为了确保后续喷漆不受影响,该校理想2401班的罗志翔同学提出:“今晚,我们还是留在基地一起处理完吧?”话音刚落,大家二话不说就开始行动。有的拿角磨机除锈,有的用砂纸细心打磨,连边角缝隙都没放过,磨完后又仔细涂上漆。这一忙就忙到了天亮,看着光洁如新的车架,每个人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赛道训练。
7月底,整车顺利落地,备赛工作随即转入练车阶段。由于该校没有适合越野练习的赛道,为不耽误训练进度,指导老师们便在西校区寻得一块空地,驾驶往届参赛的巴哈赛车反复试跑、规划路线,最终竟硬生生“跑”出了一条合格的练习赛道。
从备赛基地到练车场地要走1.5公里,夏天的太阳特别火辣,队员们还得搬运很多工具和配件,确保练车时遇到故障能当场检修,但大家都一点都不抱怨,个个热情洋溢、任劳任怨。每天上午9点,队员们准时出车训练,一直练到晚上7点才回到基地,回来后又马上投入清洗、维修工作中,这样的节奏一直坚持到比赛快开始。临近比赛出发前,担任财务管理兼宣传工作的该校车服2403班同学雷春晓,总会对着清单一遍又一遍地清点,生怕遗漏了任何一样物品。打包时,需要把同类工具和消耗品分箱装好,再统一搬运到集装箱里。造好的巴哈赛车也要一同运过去,除了用铁丝和飞机绑带固定,还要加装网绳确保稳固性。封箱当天,全队一直忙到半夜12点,看着载着赛车和物资的集装箱顺利出发,大家齐声说“南浔见”,其中满是队员们对本次赛事摩拳擦掌已久的期待。
备赛这一路,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也给了车队全方位支持。除了提供训练场地、造车设备这些“硬条件”,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尹万建,党委委员、副校长欧阳波仪等领导,多次到训练场地看望大家,给全体参赛师生加油打气,让大家更有信心投入备赛。
从2024年11月至今,已有10个月。回顾这段备赛的日子,该校队员们心中满是“痛并快乐着”的感慨,无数个熬夜加工的夜晚、一次次反复调试的坚持、一场场讨论修改的争论,都是为了在赛场上交出满意答卷。此刻,该校队员们正在比赛现场奋勇争先,他们深深懂得,比赛总有输赢,但这段共同为一个目标拼尽全力的经历,早已让每个人收获了成长养分。不管最终成绩如何,这份全力以赴的热忱与坚持,就是这个夏天最珍贵的收获。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杨佳思
编辑:任欣蓓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