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株洲市石峰区早稻(再生稻)陆续进入成熟期,连日来,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人与机械在田间地头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丰收图景。
在龙头铺街道鸡嘴山社区,阵阵机器轰鸣声中,农户驾驶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高效的作业,一茬茬水稻被迅速卷进机器,经过收割、脱粒、碎秆等一系列标准化程序后,饱满的稻谷从收割机的出粮口如金色溪流般倾泻而下,直接落入运粮车中。机械化作业的广泛应用,为水稻收割按下了“快进键”,让原本繁重的劳作变得高效而有序。
“今年早稻(再生稻)长得齐整,穗子大、籽粒饱,收成不错!”站在田埂上,种粮大户胡开一望着自家稻田,黝黑的脸上难掩喜悦。他今年承包了100亩左右的田地种植早稻(再生稻),“往年光靠人工直播撒谷种植,效率低,产量也一般,现在全都机插机抛,育秧、移栽、收割全部采用机器,不仅效率翻倍,连产量也翻了一番!从育秧到收割,区里有专家对我们进行技术指导,对我们帮助很大。”
今年,石峰区指派专技人员到各镇街进行水稻种植技术指导,对水稻的发育、病虫害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同时强调田间水肥管理的重要性,确保水稻获得充足的养分与水分。目前,全区1356亩早稻(再生稻)已全面采用机械化收割,通过现代化农机高效运转,全区水稻收割工作有序推进。
微风轻拂稻田,掀起阵阵金色的稻浪。从“汗滴禾下土”的辛勤劳作,到“机鸣稻浪欢”的现代化生产,早稻(再生稻)丰收,不仅是谷粒归仓的喜悦,更是一幅传统农耕与现代农业交融的振兴画卷,这幅画卷正从金黄的田野里,铺向更辽阔的远方。
来源:石峰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宗倩 仇昱又 陈昌昊
编辑:聂千川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