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1日讯(通讯员 吴薇薇)6月24日至30日,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三下乡”研究生实践团赴株洲市醴陵市,以“探寻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农民运动历史”为主线,将实践调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探索数字化赋能红色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动能。
感悟红色文化,汲取奋进力量
团队首站进驻耿传公祠。耿传公祠,坐落于醴陵市枫林镇隆兴坳村。实践团成员怀着敬仰的心情来到公祠,以公祠为起点,先后前往李立三故居、陈明仁故居、左权生平业绩陈列馆以及先农坛等红色场馆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将醴陵丰富的红色资源串联成线,重走革命先辈足迹。
学习参观的最后一站,成员们来到先农坛。毛泽东曾在此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先农坛也由此成为醴陵农民运动的重要策源地。此次实地学习,成员对湘东革命历史以及革命先辈在农民运动方面所做的努力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纷纷表示有责任讲好这里的红色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定格红韵醴陵,留存历史风华
为了全方位、多角度地记录醴陵红色文化资源,团队秉持着“让历史开口说话,使思政教育具象可感”的初心,利用专业设备对耿传公祠、李立三故居以及先农坛等场馆进行全景拍摄。团队采用全景摄影技术,将场馆内的场景进行360度全景呈现,让观众身临其境般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不仅为研究醴陵红色文化提供了直观的视觉素材,而且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颖的载体,有助于让更多人了解醴陵的红色文化资源。
挖掘红色故事,聆听时代回响
实践团聚焦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结合情况开展了调研访谈活动。通过“入户+采访”的模式,先后与红色旧址游客、醴陵枫林镇当地居民以及基层干部进行深入交流。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不仅认真记录受访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积极为他们讲述醴陵红色故事。团队指导老师李伏清教授表示:“新时代青年要传承红色基因,就要主动挖掘红色资源,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焕发时代活力。”
在枫林镇隆兴坳村入户走访过程中,这位年迈老人格外令人印象深刻。成员入户调研时,他主动分享起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他的口述让醴陵农民运动的历史细节鲜活起来,也让团队成员对这段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广传红色历史,讲好红色故事
为进一步扩大湘东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弘扬醴陵红色文化精髓,更好地将红色文化传播之“广”与调研学习之“行”协同并进,实践团成员采取“线下思政微宣讲”与“线上微视频摄制”结合的方式,将红色文化的火种远播。
6月29日,实践团成员在醴陵市黄獭嘴中学开展了数字赋能红色资源和思政课堂红色宣讲活动。队员们还将学习参观和调研走访所获,整理成宣讲内容,生动地展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加深了学生们对红色历史文化的了解,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传承红色基因的种子,激励着新一代青少年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勇毅前行。
此次“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成果将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转化,纳入湘潭大学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应用实验室(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赋能高校思政教育、基层党建团建、实践研修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此次活动不仅深化了青年学子对红色精神的认知,更点燃了他们以红色资源培根铸魂、厚植家国情怀的使命感。未来,实践团将以此为起点,持续深耕地方红色文化,以青春之我、奋斗之姿投身乡村振兴,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人生华章。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吴薇薇
编辑:任欣蓓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