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株洲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在全市联合组织开展了第八届株洲市道德模范评选工作,因正好处于宣传选树清理优化工作期间,相关工作按下暂停键。现经省委宣传部相关文件批准,株洲市道德模范作为宣传选树保留项目,可以继续推进相关工作,且株洲市道德模范每2年选树1次,选树总名额不超过10名。经群众推荐、逐级遴选、层层审核、公示投票、专家评审、综合评定等程序,市活动组委会拟定刘智玲等10人(组)为第八届株洲市道德模范。根据宣传选树工作程序,现将名单及其简要事迹进行公示。公示期间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评议监督,如有意见,请实名向市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反映。
公示时间:2025年8月1日至8月7日。
通讯地址:天元区天台路308号1022室市委宣传部文明实践科;邮编:412007;联系电话:0731—28680258;电子邮箱:zzswmb@88.com。
第八届株洲市道德模范宣传选树活动组委会
2025年7月31日
第八届株洲市道德模范事迹简介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2人)
刘建香,女,1963年3月生,汉族,株洲市家园义工协会会长。“让爱充满家园”是她创建家园义工协会的初心。她帮助失独老人,无偿照顾住院老人60多天,积极向社保部门申请解决医药费难题,直至老人病愈;她帮助患大病的10岁女孩,通过募捐义卖,为孩子筹集手术费,直至孩子被送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接受治疗;她组织协会为孤寡五保老人送去生活必需品、为独居老人上门理发、为困境儿童捐资助学、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曾获株洲市学雷锋优秀志愿者、湖南省巾帼建功标兵、湖南省最美文明实践志愿者、全国疫情防控优秀个人等荣誉。
刘智玲,女,1973年6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天元区大岭社区红心帮帮团团长。她是“玲玲粉店”的老板娘,坚持9年为环卫工提供免费餐券,环卫工凭餐券每个月到“玲玲粉店”可以免费吃一碗粉。不仅如此,一到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她还会备好时令点心给环卫工人送去。疫情期间,她每天一大早为公交司机、医护人员、志愿者送上免费的“爱心米粉”。照顾社区孤寡老人,她一做也是十多年。许多人被她的乐善好施吸引、感染,纷纷加入爱心队伍,形成了大岭社区守望相助的红色“朋友圈”。曾获全国最美家庭、株洲好人、“小微公益行动者专项奖”荣誉。
见义勇为道德模范(2人)
钟慧慈,女,1974年2月生,汉族,醴陵市来龙门街道文庙社区居民。2023年4月14日上午,本应在户外运动的她因身体不舒服在家卧床休息,睡梦中的她被阵阵呼救声惊醒,发现河对岸有一女子正试图轻生跳水,她赶紧换上泳装朝着江边奔去。看了一眼女子落水方向,她丝毫没有顾忌身体虚弱带来的不适,猛的一头扎进冰冷的河水中,朝落水女子奋力游去。她用了3分钟游到跳水女子身旁,可跳水女子执意跳河并不配合她救援,她便向其述说自己多年抗癌的经历,并掀开衣裳露出术后留下的刀疤。女子见状才冷静下来,放弃了轻生念头,连忙向她道歉致谢。曾获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特别奖、湖南好人等荣誉。
赖一鸣,男,1991年5月生,汉族,中共党员,芦淞区白关镇人民政府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办干事。2024年2月3日12时50分许,醴陵市茶山镇一女子从桥上坠入湍急的河水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闻声连忙跑出门去,眼看有一人顺流而下没有任何挣扎,情况十分危急。他没有犹豫迅速脱掉身上衣服跳入刺骨的寒水中。没有冬泳经历的他,一开始很难适应如此低的水温。下水后,他看见岸边有一艘简易小船,便借助小船的浮力朝落水者游去,顺便也将此船作为临时救援工具。待游到女子旁边,他发现女子头部受伤,只有微弱的呼吸,便依托小船迅速将女子拖回了岸边。曾获湖南好人荣誉。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4人)
陈艳辉,女,1992年3月生,汉族,中共党员,茶陵县界首中心小学教师。2013年,她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便跟随父亲的脚步,回到家乡的乡村小学任教。2016年,她又报名加入了当地送教上门的团队。她长期扎根乡村教育,和同校执教的父亲一起为22名乡村特殊儿童送教上门,9年的时间里,她行程3万多公里,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她用传递温暖的“送教路”照亮了未来的“希望路”,其事迹被央视新闻《遇见你》栏目详细报道。曾获全国“美丽青年乡村教师”、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中国好人等荣誉。
陈岳辉,男,1970年1月生,汉族,渌口区淦田镇水管站站长。他从事水利事业30余年,一直都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每建设一处水利工程,他都要实地勘察,平均每月下来要走100余里的山路。防汛期间,在身体生病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在抢险一线指挥防汛工作。2024年7月29号,受台风“格美”影响,湘渌两江水位超警时间维持48小时,淦田镇淦田村一水闸拍门阀被异物卡住,导致洪流往低洼田回流,周边300亩农田、200余名村民面临受灾危险。他挺身而出,反复3次潜入水中,徒手将树枝、石头、水草等异物拔出,消除险情。先进事迹被湖南经视、湖南卫视、新华网广泛宣传报道。曾获渌口区五一劳动奖、株洲好人、湖南好人等荣誉。
罗新旭,男,1967年1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炎陵县船形乡学校教师。他热爱教育事业,在指导青少年科技创新方面业绩斐然。他指导的学生科技作品获得市级以上奖励400余项,连续10年夺得“株洲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在全国性科技大赛中获得了9金、10银和14铜的好成绩。先后主持2项省级“科技教育研究”课题并获得一等奖;2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国家、省、市奖励;4项创新成果获国家级金奖;五次荣获市、县“科技创新奖”。曾获株洲市优秀教师、湖南好人、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优秀乡村教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
魏功益,男,1982年3月生,汉族,中共党员,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车辆电工技师、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售后服务站站长。他先后参与了伊兹密尔地铁1号线、安卡拉地铁M1-M4线、伊斯坦布尔新机场线地铁等3个项目,为“中国造”列车行稳致远保驾护航。他擅长现场解疑,已解决车辆疑难险重问题85项,完成重点试验700余项,为企业节省费用近500万元。他以十余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努力,在土耳其书写了一段中国员工的风采篇章。曾获株洲市五一劳动奖章、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筑梦人物故事类”优秀案例、中车株机公司“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2人/组)
邓道英,女,1956年10月生,汉族,攸县酒埠江镇大芹村村民。94岁的李曼姬老人与她是一墙之隔的邻居,因儿子、儿媳不幸先后逝世,两个孙辈常年在外,留下年迈体弱的老人在家,生活很困难。她便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生活起居的责任,日复一日地为老人拾柴火、摘菜、煮饭、炒菜、扫地、洗碗、洗衣服,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娘一样照顾。遇上过节便主动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让老人倍感温暖。为了照顾老人,年近七旬的她从未出过远门。她坚持三十年悉心照顾一位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邻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真谛。曾获湖南好人、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特别奖荣誉。
杨来生,男,1957年10月生,汉族,炎陵县中村瑶族乡梅岗村村民。戴书林,1963年10月生,汉族,炎陵县中村瑶族乡梅岗村村民。自1973年杨来生长兄杨来牛因意外瘫痪在床起,时年16岁的杨来生便辍学担起照料重任。1984年,戴书林嫁入杨家,毅然承诺与丈夫共同照顾残疾夫兄。40余年来,夫妻同心,无怨无悔。杨来生在外务工养家,戴书林在家承担起照顾夫兄的重担,从未嫌弃抱怨。他们坚守“长兄为父”的信念,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与付出,克服贫寒,不仅让瘫痪兄长重燃生活希望、安享度日,更将孝老爱亲的优良家风传承给子女,在当地树立了孝老爱亲的典范。曾获湖南好人、中国好人荣誉。
来源:文明株洲
编辑:曹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