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这十年 奋进新征程 | 勇立潮头唱大风 株洲奋发有为展新篇

编者按:十年砥砺奋进,泱泱潇湘绽繁华。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牢记嘱托,勇毅前行,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各个层面绽放精彩蝶变。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红网时刻策划推出“湖南这十年 奋进新征程”系列报道,全景扫描十年来各市州奋勇前行、锐意进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宝贵经验,书写新时代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聂千川 曹缇 通讯员 刘松林 株洲报道

悠悠湘江穿城而过,诉说着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入选“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发展最成功的40个城市”,提前三年完成整体脱贫、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翻开株洲闪光的记忆,回望来时的路,岁月因奋斗而充实、而饱满、而精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株洲坚持创新引领、绿色发展,谱写了一曲“制造名城、幸福株洲”大美乐章。

天蓝水清的株洲。.jpg

天蓝水清的株洲。

产业转型升级 奋勇立潮头

盛夏时节,从湘江西岸往东望去,映入眼帘的是广阔平整的土地,以及拔地而起的商住高楼、新型厂房。这里是株洲清水塘,曾经的“中国的鲁尔区”,现在轨道交通延伸产业、低碳产业、未来产业正在向这转移布局,一座新的产业新城正在崛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经济发展抓好,关键还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新中国成立后,株洲是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我国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台中小航空发动机等180多项中国工业“第一”诞生于此。株洲是一座工业老城。“老”,可能意味着经验丰富、基础雄厚,但也可能意味着包袱沉重、步履蹒跚。

图片

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

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创新”。2013年,株洲在全国率先提出“中国动力谷”概念,依托“中国电力机车摇篮”“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三大动力产业,力争用10年时间,打造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千亿产业集群。

回过头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株洲的“3+5+2”现代产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这十年,株洲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4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中国百强城市排名由2015年的86位上升到2019年的71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株洲的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期末的6.9:53.4:39.7调整为7.3:45.2:47.5。当下,株洲“天上飞”“地上跑”“海里游”的优势产业应有尽有。全球首个轨道交通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全省首家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工厂,先后创建国家智能制造专项9个、湖南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20个、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61个,形成了全国、省、市梯次覆盖的智能制造创建格局。

城市更新提质 人居环境蝶变

“城市更美、街道更整洁,城铁和智轨都通了,我们还搬进了新房。”十年来,市民王曼丽感受着株洲的城市变化。

回应民生关切,株洲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文明典范株洲、数字智慧株洲、创新创业株洲、生态宜居株洲、品质魅力株洲,打造更具现代气息的“神农福地”。

株洲立体交通网。

这十年,车轮滚出幸福感。“一环十一射”城区交通路网基本形成,一批崭新的道路、桥梁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城区道路326公里。城市整体框架迅速拉开,市区面积由853平方公里拓展到190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62.1%提升到71.26%。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成功夺牌;百姓期盼多年的醴茶铁路恢复客运运营;株洲西站开行往返北京西、上海虹桥的高铁始发列车,告别没有始发高铁的历史;拆除重建的新华桥通车,城市“肠梗阻”打通,智轨由西向东穿城而过;芦淞通用机场成为全省首家“双证”通用机场,并顺利开通湖南省首条低空短途客运航线。

图片

株洲智轨。

这十年,生活越来越有获得感。改造老旧小区475个,6.44万户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完成棚改拆除新建项目186个,2.92万户群众搬进了新房,老城区“颜值”得到大幅提升。株洲绿地率由“十二五”期间39.23%增长到40.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十二五”期间11.6平方米/人增加到14.58平方米/人。10余个大型公园、110余个社区游园林木滴翠、清新雅致,令人气韵酣畅、悦目赏心。

这十年,碧水蓝天成城市底色。老工业城市彻底脱下“黑衣裳”,穿上“生态装”, 实现“蓝天三百天,全域二类水”。

筑民生高地 建幸福株洲

建宁驿站。

在株洲街头,功能齐全的“建宁驿站”是最靓丽的名片之一。位于铁西路的建宁驿站除基本功能外,还导入了共享雨伞、图书漂流角等便民服务功能,二楼还有书吧,成为网红打卡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

这十年,钱包越来越鼓,生活更有保障。到2021年,株洲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25916元提升至5239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972元提升到25657元。在收入增加的同时,社会保障越来越健全。全市拥有体育场地9251个,体育馆13座,运动场543个。2021年,全市卫生机构3032个,三甲医院4家,全市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2.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08万人。

株洲市民中心.jpg

株洲市民中心。

这十年,“面子”更亮丽,“里子”更厚实。株洲建成了以“家”为理念的201座建宁驿站,被老百姓誉为“最公平的民生工程、没有VIP的民生工程”;株洲拥有政务服务第一窗口——市民中心,实现“中心之外无审批”,老百姓最多跑一次。记忆中脏乱的菜市场,如今变得“小清新”;城市社区“四级养老设施网络”覆盖率达100%,老年人普遍能接受到“一碗热汤”的养老服务;垃圾分类更加深入人心,助力社区环境更清爽;新建停车位6629个,驾车出门不用为停车位苦恼;300台电梯进驻既有住宅,让居民们的幸福生活更上一层楼。

45.jpg

株洲美丽乡村千亩油菜花绽放。

这十年,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2017年,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实现程度已达到98%;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2018年,茶陵、炎陵两个国家片区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全市域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1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消除贫困人口15.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5.7%下降到0.3%。一批示范乡镇、美丽乡村脱颖而出,湘赣边区振兴的种子破土萌芽。

党的十八大以来,株洲干事思维习惯发生了深刻变革,敢于横向比,敢于跟强者比,时时处处以长株潭核心为标杆。内生动力发生了深刻变革,不做传统思路的跟随者,更加坚定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扛起历史重任、发挥主力作用,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聂千川 曹缇 刘松林

编辑:任欣蓓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2022/07/21/1154663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