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真正践行有形、有感、有效

水印时刻0514.jpg

座谈会调研工作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5月11日讯(通讯员 刘宏)近日,湖南省民宗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胡建新,省民宗委经济处处长唐志兵、省民宗委监督检查处副处长刘勇庆一行来到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调研指导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现场考察并听取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汇报,并充分肯定成绩与做法。

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行动指南。包装设计艺术学院通过不断践行有形、有感、有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谱写了高校的责任担当,形成了地方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典型案例和特色,在社会上形成了耳熟能详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大故事。

学科帮扶十八洞苗绣产业成为全国典型案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的是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这个认识,主要做法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起来是一项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工作,转换以学科帮扶民族地区“共同体建设”的具体项目,真正能够感觉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如湖南工业大学与十八洞村结缘的故事,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湖南工业大学第一时间主动对接十八洞首倡地村苗绣产业发展,通过精准设计、精准培训、精准营销,实现十八洞村苗绣走出大山,搭乘中国中车走向世界,获得了教育部2021年第四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31个典型项目之一,牵头制定《苗绣》湖南省地方标准,填补了湖南省空白,载入苗绣史册。湖南工业大学团队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在全国、全省高校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多次报道。

创新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有形、有感、有效,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秉承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理念,为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实现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20年3月以来该学院在张家界市永定区红二方面军红色根据地桥头村,在该村红花寨红军长征经过的路上建设村级长征主题公园,以长征雕塑作品还原红军当年长征的生动场面,三年来取得了特别好的成效,仅2021年3月至7月接待永定区各类单位来桥头村登记开展活动团体到访人员1540人,其中接待最多的是4月份共接待28个团1200人,5月份8个团220人,6月份4个团120人,加上个人自驾游,据不完全统计当年上半年共有8000人次来到桥头进行红色旅游。2020年该公园分别获批永定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3月桥头村纳入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2019年4月桥头村以“红军长征第一村”获得批准湖南省发改委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新增景点集群(特色村镇);2021年4月桥头长征主题公园纳入张家界市永定区党史学习教育重点线路; 2021年10月桥头长征主题公园通过纳入国家长征文化公园湖南段总体规划;张家界日报以“红色桥头,破茧日出”为题长篇报道桥头长征主题公园推进情况,红网等众多媒体纷纷报道和关注,桥头一瞬间成为网红打卡地。

实施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项目。为巩固湖南工业大学教育部精准帮扶苗绣典型项目成果,推广并在湖南民族地区形成可复制的民族共同体意识项目成果,2019年开始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牵头承担《苗绣》湖南省地方标准的重大项目,拓宽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渠道,经过三年工作推进,2022年4月29日苗绣地方标准成功发布,填补了苗绣行业标准的空白;规范苗绣工艺、材料、技术、图案设计、安全和要求,对传统苗绣文化进行保护、传承,规范相关技术与设计创新,为湖南苗绣保护与传承拓展更加宽广的舞台;为形成产业化、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引领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扩大湖南苗绣的知名度,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品质,打造产品品牌,拓展苗绣市场,走出国门,保护苗绣市场价格、保护消费者利益,对推动湖南民族地区苗绣产业发展壮大影响深远,标准引领更多的湖南苗族人民脱贫致富、赋能湖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2022年该学院为搭建传统手工艺文化平台,在桥头开始实施打造传统手工艺百业街一条街项目,集中打造非遗手工技艺传承体验基地,增强并营造民族地区非遗手艺人传承技艺的氛围,为民族地区非遗手艺人提供了坚持创作的动力,实施民族共同体意识项目。通过纺线、织布、蜡染、扎染、植物染、服饰等展示中华民族生活文化;白绣、苗绣、土家织锦、竹编、稻草、藤编、土陶馆体验项目展示传统手工艺文化;传统婚庆仪式、做粑粑、做圆子非遗传统美食展示等民俗文化,并形成实施高校引导、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共建体制。通过非遗手工技艺传承体验一条街基地打造,一定能够让民族地区散发诱人芳香,形成生活气息浓郁,民俗、旅游、产业等文化相互交融的特色,能自适协调发展又可承接规模游学、旅游的特色格局。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传承体验基地。使之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项目。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刘宏

编辑:任欣蓓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