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探索数字化背景下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应用在我国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技术赋能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十几年前,我们身边还没有微信、VR、抖音等社交媒体和工具,思政课堂往往就是一位教师+一本教材,“我说你听”的授课模式。现如今,各种数字化手段广泛运用到了日常教育教学全过程,从“云课堂”“微课”“网络青年大学习”到“思政课堂进抖音”等各类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数字化产品纷纷涌现。如今我们可以看到,伴随着数字时代全面来临,大数据不仅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同时也积极为我国思政教育赋能转型。

探索数字化背景下中职院校思政教育新内涵的条件及基础

思政课作为中职院校面对青年学子思政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党和国家已为中职院校思政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多方的保证。首先,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提供了政策保障。从2001年教育部提出要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到二十余年后的今天,各类数字化手段广泛地地应用在中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板块。校园内种种的“智慧”转型无一不显示着党和国家对于中职院校教育教学数字化改革的坚定决心和雷霆速度。在党中央的号召和指示下,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平台建设(“数字马院”)也日益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其次,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的海量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一方面,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的海量应用,让曾经单一、教条式的思政理论呈现出多样化技术表达。另一方面,网络的飞速发展为中职院校青年学子提供了随时随地独享、分享乃至共享的思想政治理论资源,各类数字化学习手段满足了中职院校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强个性化诉求。再者,中职院校广大师生成熟的数字化观念意识提供了态度保证。当前,网络已经浸润到中职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这一批在校学生大部分是“00”后,出生于千禧年之后的这一代人已经做到了“手机不离身”“网络不理人”。因此,面对这个群体的思政教育必然不能一味地依靠纸质教材和“我说你听”的教学模式,应当集中一切力量推动思政课堂数字化手段的应用。

数字化背景下中职院校思政教育新内涵的核心内容

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我们引发新的思考;得益于新的思考,我们积极探索数字化时代赋予思政教育新的内涵。

(一)新内涵之意识形态内涵

众所周知,各类中职院校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各类技能人才的专业类职业院校,其思政教育必然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授课主体和授课内容应严格遵循党中央系列讲话精神。因此,意识形态内涵也成为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思政教育新内涵的第一要义。近年来伴随着大数据、新媒体的介入和持续推进,中职院校通过提升思政课数字化程度,对传统课堂和授课内容进行改良和二次创作,不仅将课堂的延展性扩大,更重要的是在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环节着力体现了其意识形态内涵。以株洲地区中职院校为例,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资源向专业技能培训科目倾斜,各校“重技能、轻德育”的现象多年来屡见不鲜。因此,在中职院校思政教育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其意识形态内涵这个“牛鼻子”,使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着党和国家主导价值观开展。

(二)新内涵之时代内涵

回顾党和国家历史,我们清晰地发现党和国家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一直坚持与时俱进。早在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进行了系统阐述。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讲话指引着我们深刻思考并系统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内涵以及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这些历史的足迹无不彰显党和国家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这条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探索与发展。这一步步的探索说到底是时代内涵的探索,思政课是理论联系群众的教育活动,所以关键要把握中职院校青年学子这个教育对象的时代特征。要让较为生涩的理论说服当代青年学生,就要抓住新时代青年的本质特征,要认识和把握时代新人的本质,就需要把思政课建设放在全新的定位和高度来对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旗帜。因此当今思政课要引导广大青年加强理论武装、铸牢信仰基石,就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三)新内涵之动态内涵

数字经济大背景下的中职院校思政教育同时要重视动态内涵。主要有两个核心内容:一方面,要将静态理论观点和动态现实结合起来,让思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另一方面,思政教育要将动态变化视为常态化现象,首先要时刻紧紧贴合党中央精神,其次根据党情、国情、民情乃至校情时刻调整思政教育这座大船方向锚定当下主流价值观不放松。思政课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与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相比,相对而言是“静态”的;而社会生活是鲜活的,是“动态”的。广大思政教师应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实现“静态”与“动态”的有机结合,从而引导中职院校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激发自主思考,在实践中感受到使命感和成就感。

在数字化大背景下,广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大数据资源日益丰富完善,这也推动了中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数字化从“理想”走向“现实”。经过积年累月的积极探索,我国部分中职院校已在有序推进思政教育数字化改革,并且在一次次勇敢的实践中验证了成功经验,总结了失败教训,让部分中职院校思政教育数字化探索之路越走越开阔,越走越平坦,越走越有信心。在大数据和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之后,我们应该思考在数字化背景下中职院校思政教育衍生出了哪些新的内涵,而这些新的内涵又将如何引导我们进行更成功的探索,不断挖掘新形势下中职院校思政教育新内涵,最终展望思政教育更大的格局。(作者 秦岚 湖南工贸技师学院)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秦岚

编辑:颜洪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