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攸县:一份监察建议书推动清退8家“僵尸企业”

红网时刻4月1日讯(通讯员 黄敏 廖培)春雨淅淅,乍暖还寒。3月31日的攸县高新区工业园内,“艾硅特项目”施工现场却一片火热。

1213.jpg

“艾硅特项目”正如火如荼开工建设。

“艾硅特项目”是近期攸县引进的一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UV丙烯酸酯单体和树脂生产基地,年总产值达10亿元,为攸县带来税收超5000万元。

该项目落地攸县却十分不易。“艾硅特项目”正使用的100亩工业用地,在此前曾是一个荒废数年的“烂尾”项目,通过近期“腾笼换鸟”的形式才重新焕发生机。而这一切还得从株洲市纪委监委的一封监察建议书说起。

2020年,市纪委监委开展产业项目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产业项目“签约不落地、开工不真实、竣工不及时、服务不到位”四个关键环节以及“烂尾项目、烂尾工程”等两种结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行清理整治。

检查过程中,市纪委监委发现攸县高新区内“华产新材料项目”因资金链断裂而长期“烂尾”,项目工地上荒草丛生,建了一部分的厂房钢筋裸露、锈迹斑斑。在核实后才知道,该项目已进入退出程序。

然而,自该项目停工以来,退出处置工作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项目建设用地未收回,大量土地、厂房长期闲置,资源浪费严重。

“这种‘僵尸’项目严重影响了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因为项目烂尾,退出工作又迟迟推不动,导致这类工业“熟地”长期被占,一些想来攸县投资的企业看到这种情况便打了“退堂鼓”。

市纪委监委在走访中了解到,一些有意向在攸县投资的企业一直在县里选址,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业“熟地”。在高新区好不容易看中了的地块,一打听才知道是被烂尾项目占着,导致企业投资一再拖延,有的甚至干脆到其它市县投资去了。

针对这一情况,市纪委监委向攸县下达了《监察建议书》,要求依法处置遗留问题,既要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又要充分保障企业的利益。

收到《监察建议书》后,攸县纪委监委成立了工作专班,通过现场督查、定期检查、不定期“回头看”等方式跟踪监督,督促高新区及时妥善解决“华产新材料项目”遗留问题。针对工作推进缓慢的情况,县纪委监委在调查后下发通报,压实了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

图片

攸县纪委监委到高新区实地调研。

“当时退出工作迟迟推不动,表面上看是企业提的要求不合理,但深层次的问题还是干部‘畏难’。”攸县纪委监委负责人介绍,在执行项目退出工作中,企业确实提出过一些无政策支持的要求,但相关责任人在和企业协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生怕引发矛盾纠纷,不敢担当、害怕担责,导致退出处置工作一直悬而未决。

发现这种情况后,县纪委监委对相关部门责任人进行了约谈,同时就退出工作给了精准意见。压实责任后,高新区研究制定了项目退出处置时间表和线路图,通过多次评估协商,并从政策法律角度进行沟通,最后该公司主动无偿交回115.17亩国有土地使用权。

“华产新材料项目”建设用地收回来了,事情看似圆满解决,可在市县两级纪委眼里却远没有“画上句号”。

攸县高新区还有多少类似的“僵尸企业”?类似情况是否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市县两级纪委监委督促高新区全面摸排清理园区“僵尸企业”,以点带面推动解决同类问题。

“通过摸底,发现攸县高新区共有10家‘僵尸企业’,占地规模达548.04亩。”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僵尸企业”基本是建园初期,即2005年至2013年之间引进的。当时为了追求快速转型,实现产业发展多元化,以相对优惠的政策吸引企业落地,但部分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经营不善等诸多问题陷入困境,导致项目烂尾。

而这些“烂尾项目”“僵尸企业”占用了园区宝贵的土地资源,加剧了园区供地矛盾,严重掣肘了园区发展。

针对此类情况,在县纪委监委的推动下,该县制定了“僵尸企业(项目)”清退工作方案,成立了清退工作领导小组,每个“僵尸企业”明确了2名牵头县级领导和1名具体负责人,全面启动清理行动,通过评估补偿、招商并购、破产清退等方式“腾笼换鸟”,最终盘活了土地,引来了企业项目。

目前,攸县高新区已清退8家“僵尸企业”,盘活低效用地385.2亩,新入驻企业6家。在一份监察建议书的“催化”下,攸县原本荒废的土地、厂房重焕了生机。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黄敏 廖培

编辑:曹缇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