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株洲土地市场迎来重磅消息:市城发集团正式对外公布湘江新城的土地推介事宜,片区将进入首期集中开发期。
该消息一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网上更是有《规划详实,开年起飞!河西将迎来一座新的江岸新城!》的自媒体发文,对“湘江新城”片区发展规划作出分析。
湘江新城在哪?新城又有哪些规划?为何引得大家如此关注?
新城在哪
湘江新城,又名滨江产业新城,位于我市天元区主城区南部区域,湘江上游以西。北起西站南路,南至长株潭南环高速公路,东起湘江,西至武广高铁,总面积36平方公里。与天易科技城相辅相成,处于天元区与南部镇域交界的位置。
随着长株潭湘江建设和株洲南下战略的逐步推进,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湘江新城作为新时期株洲湘江开发和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2011年,市规划局和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和市规划设计院联合编制湘江新城规划。
规划范围共涉及群丰镇的响塘村、白莲村、合花村等16个村的用地。2019-2021年期间,该片区主要以土地征收和地块整理为主,如今,该片区正式开启对外招商引资和土地推介,可见今年政府对这个片区的重视和期望,也预示着这里或将开启河西地区新的增长点。
新城如何规划
2017年,市规划局就已经初步明确湘江新城片区的规划,依山傍水的湘江新城,在空间上将形成“一心、两片、两带、多廊”的结构。
通过环沧水湖布置的行政、文化、体育、商业、办公等功能区域打造的公共服务核心,将宜居生活片与创新产业片结合在一起,并将湘江风光带融入其中,形成滨水景观的旅游文化。
在宜居生活片和创新产业片之间,利用地形与自然资源形成一条南北贯通的生态廊带,承担着研发、居住的功能。多廊是指在规划区域内,结合山体和用地布局形成的横向联系湘江和西侧山体的多条生态走廊。
根据规划,该片区控地规模约为17.38平方公里,规划本地居住人口约为20万-25万人,规划就业人口约15万人,总投资约288亿。整个片区分三期,共计10年完成开发,由市城发集团开发。
记者从城发集团了解到,片区首期开发时间为2021-2025年,将集中开发以沧水湖为核心景观的约4平方公里的生态商务区,预计实现入住20000人。
在配套上,将规划建设2所高中,3所初中,7所小学。一个综合性医院,一个妇幼保健院,一个市级休闲体育中心,一个市级专业体育场馆有机分布于新城内,新城社区中更设有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医疗服务中心等文化医疗设施以及社区级体育设施。
在交通上,对外,湘江新城毗邻株洲武广高铁站即株洲西站,城际铁路从规划区域内经过并设有城际轨道站点;对内,规划了利用湘江、湖、港等水资源的特色水上巴士线路,更打造了以“慢行通廊+慢行区域”所组成的分级慢行交通系统与安宁街区,突出慢、隐的生活态势。
目前,湘江大道、滨江大道、浅塘路现已竣工通车;武广大道现已开工建设,计划2022年底竣工通车。这个依山而建、临水而设的城市新城,将通过三纵(生态共享轴、城市生活轴、滨水活力轴)三横(北部水景生活轴、中部山水景观轴、南部生态郊野轴)的景观轴线与通廊构建宜居宜业全新的生态片区。
新城有何优势
东临湘江,西邻天易科技城和武广新城,北接建宁大桥,这样的地理位置给湘江新城带来了三个优势:交通、生态和产业配套。
株洲西站、株洲南站两大交通枢纽,湘江大道、西环线、南环线、京港澳高速、王家坪立交、建宁大桥等路网和桥梁交错,片区内规划了“五横四纵”的成熟交通体系,有序衔接,高效便利。
生态方面,片区位于株洲湘江上游段,远离城市老工业区,环境优美,且坐拥约9公里的湘江滨水风光。一直以来,我市对于滨江沿线的开发要求非常严格,力保水系生态健康运行和维护绿化,市区绵延数十公里的沿江风光带是市民最好的生态休闲之所之一。
新城依托湘江大道以东,以及湘江以西和慢城大道以北的地区展开,加强湘江景观功能价值的纵深渗透,实现湘江与城市建设的互动,打造与湘江连为一体,由湖、湿地、河港构成的新城内部水系统。同时建设将沧水湖、湘水湿地相连的河港,依托自由灵动的水系统组织居住功能,形成若干水社区,与水相伴打造我市宜居新天地。
在产业配套方面,因为与武广片区以及天易科技城片区相邻,可共享产业及配套资源。充分发挥交通、生态及滨水优势,融合“智慧+、健康+”产业项目和服务要素,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智能化、健康化的应用场景和生活方式,从而把这里打造成株洲市最具有科技感和居住品质的“宜居新水岸,智慧健康城”。
除了与周边片区共享的配套产业外,片区拟计划重点发展研发创新、服务外包、核心制造等产业,引导全国乃至全球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高端服务的聚集,衔接北部高新区、西部太高园区,通过多元化的产业空间,与太高园区共同打造湘江科技城,实现产业和居住同步发展的乐业新局面。
来源:株洲日报
编辑:曹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