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2月7日讯(通讯员 陈恺祺)“易主任,真的很感谢您救回了我妈妈的命!”在笔者采访株洲市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易小平的当天,苏阿姨的儿子特意带着锦旗和鲜花前来感谢易小平。锦旗上印着这样一句话“医术精湛解病痛,医德高尚暖人心”。苏阿姨因结核与肺部感染住进市二医院ICU治疗,可各种治疗手段都用上了却就是不见好,经过与患者家属沟通后,易小平决定给患者行纤支镜检查,“苏阿姨的氧合并不好,加上身体的原因,给她做纤支镜检查是有很大风险的,但是做尚有一线希望,不做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虽然冒险,但经过纤支镜检查,易小平很快便发现了苏阿姨的病因所在并对症下药,半月后苏阿姨便痊愈出院,“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承担风险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患者能够被我们治愈!”易小平说。
从医之路漫长而艰难,其中辛酸只有医者才能明白,但易小平说:“医路漫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选择当一名医生一开始是受家里人的影响,我伯伯和舅舅都是医生,但当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医生参与患者救治工作的时候,我知道行医救人将会是我一生的事业!”。从急诊科到重症医学科,易小平自学校毕业后一直冲锋在“最具挑战”的科室中“与死神抢人”,到选择专科的时候,易小平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重症医学科,“我喜欢挑战,当把一个个危重症病人抢救过来,到把他们治愈、出院,这会让我很有成就感,同时觉得自己没有愧对医生的职责。”
在重症医学科工作了13年的易小平对“最好”的追求,从来没有松懈过,“最好”是什么?对易小平而言,“最好”就是要把最有效的时间、最有效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病人身上;“最好”就是抢抓最佳的治疗时间;“最好”就是要给病人最适合、最高效的治疗方案;“最好”就是要尽最大努力让生的希望变成现实,让每一个生命都被敬畏、被善待。尽管因为对“最好”的执着,有时让易小平显得分外严苛。不过,这种严苛却是对患者负责的体现。“我对科内的医生要求都很高,因为在我们科室随时都有可能会发生‘与死神搏击的战役’,这个时候我们就是患者最后的希望,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我们又拿什么给人家希望呢?”易小平说,为了提高可能医生的专业素质,易小平总是找各种机会将他们送至上级医院进修,普通查房与教学查房相结合,同时手把手、一对一的教学各类仪器与抢救措施、专业知识,作为科主任,易小平很清楚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医生梯队,因材施教,使得市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整体专业素质稳步提升。
“我是一个很用力的人。”从说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起,在面对病患时拼尽全力,就成为了易小平最自觉的实践。他的嘴边,总是挂着这样一句话:“好医生都是病人教出来的。”为此,在每一个和病人相处的时刻,他都细致而耐心。在他的心里,观察病人并无诀窍,最好的方式就是靠近一点,再靠近一点。每天早上的查房时刻,走路风风火火的易小平,每到病人的身边,就会放慢速度,言语温柔地叫着病人的名字,仔仔细细地检查病人的救治情况。易小平说,在重症医学科的日子里,他就是这些病人的“自己人”。他的心时时刻刻都牵挂在科室里,“在重症医学科里,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也许上午还在与你谈笑风生的病人,下午就突然不行了。但我经常讲,没有突然发生的情况,只有没有发现的问题。因此,一名重症医学医生必须要细致细致再细致,一定要尽可能地去发现病人有可能存在的问题。”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除了是市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科主任,易小平也是医院第二十三党支部书记,“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一直是我所追求的!”易小平说。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易小平立马报名支援株洲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当时大家对新冠都不了解,也没什么把握,但我是一名党员同时也是重症医学科的医生,这个时候我必须冲在最前线!”3月14日,历时50余天,株洲“清零”,易小平圆满完成任务,作为专家组成员,易小平始终坚持防控感染、科学救治。2021年7月,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来袭,易小平作为志愿者参与核酸采集工作,炎炎夏日,气温基本维持在36℃以上,易小平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爬着楼挨家挨户的为居家隔离人员采集核酸,每次工作结束后,脱下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早已湿透滴出水来,“虽然累但都值得,这是医生的职责,也是党员的责任!”
有人说,每一个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与病人都是生死之交。对于每时每刻都奋战在生死间的易小平来说,这句话没有一丝一毫的夸大。在这个没有炮火硝烟的战场上,身为统帅的他,仿佛从来不知疲倦。他比任何一个士兵都睡得少,也比所有人承担的责任都要大。面对生死,他深知自己有太多做不到的事,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在每一次能够拼尽全力的时候不遗余力,在每一个可以给予温暖安慰的时候毫不吝惜。生命至上,每一场“战役”,他想要的都是赢。
来源:红网
作者:陈恺祺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