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随笔丨永远相信读书的力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生智慧,行路增阅历。“读书务明理以致用。”唯有读书之后的“行路”和“阅历”,才能意趣横生,顿悟忽得,从而学以致用,相得益彰。

读书让人充满力量。我一直觉得,夜深人静之时,书桌前,台灯下,捧一卷书而记偶思偶得,是一天最美好的时光。读书之时,也是梳理“行路”、洗涤旅尘之时,更是反思“阅历”、修养身心之时。

人生有三个长相。其一是父母给的,或俊秀,或敦厚,很难改变。但是,成年之后的相貌,却是与内涵气质紧密相关的。“相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其二就是语言表达。与人对话,三言两语之间,便知其品位。“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其三是我们的手书字体。所谓“字如其人”,确实有其中道理。有学生曾开玩笑说,“长相决定待遇”。此话当然归于戏言。然而,“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经典、染其墨香而滋生的谦逊儒雅、阳光进取之气质长相,对于我们的人生之路,意义可谓深远。

读书,要读经典诗文。经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精粹的部分,是中华民族大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对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常读经典诗文,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人生和自然的诗意美好,还可修身养性,得以“胜寸心”,从而“胜苍穹”。被人误解时,有些气恼?不妨诵读《论语》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段落,顿觉清爽豁然。经典诗文的魅力可见一斑。

岳麓书院有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潇水支流濂溪,为周敦颐之故里,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境内。周敦颐在此悟道创立理学,号“濂溪老人”。岳麓书院至今设有濂溪祠。清代学者王闿运,湘潭人,曾在湖南长沙城南书院讲学。此人性情高傲,终身不仕不官,曾做过曾国藩幕僚。对联正出自此人手笔。据传,王闿运曾到江浙一带讲学,当地官员为试他的才学高低,故意探问他的学问之流派、渊源,他便随口而出此联,同行者皆惊。此段佳话,见证了经典诗文的力量,也见证了“惟楚有才”之说。

读书,要读阳光美文。我一直认为,对孩子们而言,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尽力而为的责任心,决不服输的进取心,与人为善的宽容心,善解人意的感恩心;更有实效的,是培养他们正直诚信的做人品位,自信乐观的精神气质,深厚流畅的表达能力;更有意义的,是丰富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健康爱好……如果在学生时代,经过老师的教育和诗书的熏陶,孩子们具备了热情正直、阳光开朗、热爱生活、能说会道、善于合作、思维敏捷这些综合素质,具备了赢得他人赏识、赢得他人帮助的重要做人元素,他们即使在高考中只考上高职专科,但他们的未来一定阳光灿烂!

在市三中工作时,学校成立了“湘水余波”读书社,明月老师任指导老师,每周带领同学们在大樟树下读《庄子》,在书吧里品《论语》……与诗文为伴,与经典同行,开展自主学习,相互分享交流,精彩展示读书成果,成为校园一景。来十三中工作后,学校在各栋楼的大厅里和走廊上,设置了“开放借阅读书角”,师生可以自主随手借书读书。海雄老师组织的“传媒课程基地”,经常组织名师导学读书会,让孩子们聆听大师的声音,让经典诗文在校园内外琅琅传韵,风生水起。这些,都让我很欢喜。让孩子们在经典诵读中以文会友,修身养德,润泽心灵,汲取智慧,提升力量,不亦美乎?不亦乐乎?

新课程与新高考的实施,为教师创造性地开设更有实效的校本课程拓展了空间。制定更有实效的教学计划,选取更有实效的教学内容,设定更有实效的教学难度,从而让教师找回课堂教学的乐趣,让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与快乐,就能真正实现“教师幸福,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教育愿景。多年之前,我就期待,语文教师不妨开设“演讲与人生”“古典诗词与现代人生”“古贤诗词与做人品位”等校本课程,数学教师不妨开设“数学与生活”“数学思想与市场经济”等校本课程……明月老师创设的“湘水余波”读书社、海雄老师创设的“传媒课程基地”,都是我期待之中的风景。两位老师将师生诵读经典的所思、所感、所悟,集结成册,而分别成《湘水余波》社刊、《文艺窗》青少年特刊,这更让我欢喜。

“深厚的家国情怀、坚定的担当精神、阳光的内心世界”,应当成为我们拔节成长的必备素养。在此,我真诚祝福亲爱的同学们,让经典诗文在我们的生命中扎根,让阳光美文伴随我们健康成长。祝福同学们在美丽如诗的东湖之畔,在优美如画的十三中校园,铭记“尚德立学、自强不息”的校训,修养身心,知书达礼,遇见更美的自己,走向更好的未来!(作者:孟祥忠)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孟祥忠

编辑:颜洪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