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去年,我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再创新高,已连续两年全省第一。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下,企业研发投入已催生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源。
科技投入展现“株洲力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株洲企业主动筹集经费,开展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强度持续增长。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共完成研发经费投入87.4亿元,较2018年增加12.2亿元,同比增长16.2%。全市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为2.91%,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
企业是研发投入的主体。去年,全市完成企业研发经费投入72.6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83.1%。科技、工信、教育三部门研发投入14.8亿元,占全社会的16.9%,较2018年提升10.5个百分点。科研院所、国防军工企业和高等院校,在产学研合作中,逐步扩大开展研发活动的经费支出。
2019年,全市开展研发投入单位八成以上聚集在城区,城市五区共完成研发投入经费71.93亿元。其中,石峰区研发投入经费28.01亿元,占全市研发经费总量32.1%,投入强度高达9.33%,排名全市第一;其次是芦淞区研发投入经费20.83亿元,投入强度5.29%;天元区研发投入经费16.92亿元,投入强度3.65%。醴陵市完成研发投入经费11.65亿元,投入强度达1.62%,位居县域排名第一。
创新成果验证“株洲实力”
真金白银的投入中,有一个指标很关键,能够集中体现一个地区科技实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那就是R&D(研究与试验发展)。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1998家研发入统企业中,开展R&D活动的企业607家,比2018年增加96家。
从去年开始,株洲湘火炬火花塞有限责任公司持续3年投入,进行新型氮氧传感器的开发,至今年7月已完成实验室建设和材料试验,以及产品设计,开始进入模具设计制作。
紧盯陶瓷领域关键技术瓶颈,湖南醴陵红官窑瓷业有限公司从去年开始投入,欲重点突破日用陶瓷研发设计信息化与数据库、日用陶瓷智能彩绘规模化应用关键技术。截至今年7月,这项技术攻关已申报了1项发明专利,并启动了小批量生产。
持续发力之下,一批科研成果在株洲落地转化,形成新的增长点。
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研制、全球首列应用于机场捷运系统、可自动驾驶的储能式有轨电车在株洲下线;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首次发布自主FAO(即全自动运行系统)信号系统;轨道交通装备无损清洗、多激光高效复合清洗、智能化清洗物识别等技术难关被攻克解决……
有效发明专利数,是衡量企业技术产出和创新实力的重要指标。2019年,株洲市研发投入企业创新能力稳步上升,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全市研发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13597件,比2018年增加3310件,增长32.3%。
来源:株洲日报
编辑:聂千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