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坐着高铁看湖南丨开放催开幸福花 动力株洲更宜居

74fe778fa15d4e98af77a5a2ab4b049d.png

中国动力谷。

红网时刻记者 聂千川 株洲报道

株洲市,一座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短短60余年间,株洲从一个只有7000人口的小镇,成长为拥有400多万人口的大市。如今,株洲拥有了强大“中国动力谷”引擎,让城市发展迈向现代创新。

包容开放 让外来者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从株洲天元区的高铁西站下车,乘坐绿色公交,不到半小时便到了芦淞区贺家土,这是一片商业繁荣的区域。不远处,纺织路口,集聚一片小吃店。

222222.jpg

包容舒适的就业环境,让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在株洲安定下来。

10月4日8时,记者走进其中一家门面,一家米粉店。

房间大约30平方米,地面整洁干净,墙上挂着空调,桌上摆着液晶电视机。来自浙江衢州的唐苏苏正在煮米粉,不时和就餐的客人聊上几句。

唐苏苏从店门口往外张望,就能看到丈夫林丹丹上班的电动车修理店。去年,唐苏苏带着儿子从老家来株洲与丈夫团聚,为补贴家用,唐苏苏租下这个门面,做起了米粉生意。

“老板,来碗牛肉大碗扁粉。”

“好滴,老样子,要酸菜吧?”

“要,今天生意还可以不?我天天在你这里呷粉,能办VIP会员不咯,哈哈……”

“没问题,只要你每天来吃,吃一个月,免3天粉钱。”

0e1e6df431b14071adc4ef98d6cdd363.jpg

在株洲,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居民倍感温暖。

唐苏苏笑着解释说,这都是常客,喜欢开玩笑。“株洲人不排外,他们看我从事小本生意,都挺照顾的,有时候客人多,一个人忙不过来,有些客人还会帮着擦桌子,从不埋怨。”

一上午,唐苏苏就在忙碌中度过。

12时多,林丹丹回来了。午餐很简单,但一家人吃得很开心。

唐苏苏结婚已5年。以前,她和丈夫在深圳打工,回家是个难事,安定下来也是遥不可及。“我老公是湖南人,我家在浙江,两边家人都顾不上,生活很累。如今多好,坐高铁回娘家也就3小时,一家人其乐融融。”唐苏苏洋溢幸福感。

移民城市的特质,为株洲注入了包容开放的秉性。面对形形色色的外来人员,市民给予更多的是理解。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成为市民的共识。这一切,也让外来务工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感。

创新创业 勾勒出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路通了,心更近了。

对此,家住株洲市荷塘区宋家桥社区的宋佳深有体会。去年,她的父亲因为重病住进了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往,她父亲的住院费用需要在长沙和株洲两地多次奔波。如今,长株潭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只要先备案,用株洲医保卡在长沙直接入院结算,省时省力。

“交通一卡通”在长株潭大范围内互联互通;长株潭三市80个公共文化场馆向市民免费开放;省会“四大名校”教育资源延伸到了株洲、湘潭,两市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长株潭一体化正悄然改变三市的居民生活。

22222.jpg

株洲生产的高精尖产品加速走向世界。

此外,株洲通过高端创新人才的引进,全市创新动能不断提升。围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配件、航天航空、新能源装备等优势产业链,梳理摸排每条产业链上的龙头骨干企业和核心配套中小企业,引导上下游企业之间主动对接,推动中小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协作配套,扩大产业链本地配套规模,加快构建与长株潭产业链自主配套供应体系。

977036026db746cc838cf3ff3d306600.jpg

株洲先进的汽车生产线。

可用于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的制动盘与闸片在株洲下线,打破了德、日等国对高速列车制动盘的垄断;全球首列应用于机场捷运系统、可自动驾驶的储能式有轨电车在株洲下线;拥有全球独创的多肽信息压缩技术,为多肽新药发现提供了全球独有的“种子库”…… 在株洲,类似的创新成果正组成一个壮观的矩阵。

如今,株洲中国动力谷在“3+5+2”产业体系协同的破浪前行中,不断勾勒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株洲正向着“世界级现代轨道交通城、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城、中国动力产业自主创新中心”加速迈进。

来源:红网

作者:聂 千川

编辑:聂千川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2020/10/04/846986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