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陵:扎实措施保基本 特色产业开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这一任务,需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战,需要各级扶贫主体组织推动,需要社会各方面真心帮扶,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扶贫机制和扶贫方式。

到2020年,完成近7万人的脱贫任务,对茶陵来说,绝非易事。

达非常之目标,当有非常之举措。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茶陵县创新体制机制,一路奋勇争先,探索出了一些脱贫攻坚的“茶陵经验”。全县1215个合作社带动5491户19548个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发展并受益;68个贫困村卫生室和68个非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部投入使用;新建农村幸福安居房1922套……一组组令人振奋脱贫数据,一幅幅催人奋进生动画面,无不彰显着精准脱贫的“茶陵智慧”。

特色产业托起“小康梦”

虎踞镇水源村位于云阳山西侧。现在,进村走访的人,常常会被村主任罗雪福带去看村养鸡合作社“跑山鸡”的养殖场。

养殖场在一个山坳里,所养10万羽土鸡白天在山上林间乱跑,晚上回到山下鸡舍休息。“跑山鸡”活动量大,肉质鲜美,不愁销路,全村100余个贫困户从中受益。

除养鸡外,水源村还养石蛙、种彩色稻、藕粉加工等,效益都不错。2018年,在省人大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水源村做了旅游规划,借云阳山旅游发展势头,发展乡村旅游业,目前游客接待中心已然成型,徐霞客遗迹、茶马古道遗迹、千亩竹林等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从去年5月起初步开放至今,共接待游客近万人……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茶陵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探索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各村按照因地制宜、主体自愿、突出特色、精准帮扶的原则,用好、用实本村涉农整合资金,对接现有政策性支持的产业(黄牛、油茶、脐橙、茶叶、茶陵三宝等),契合本村资源禀赋优势的产业项目进行投资发展。目前,石冲的脐橙、左江的“高山白菊”、清水的“富硒水稻”产业均来势喜人。

2016年至2020年,该县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1亿元,由各乡镇统一掌握,以乡镇为单位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如秩堂镇大力发展油菜花、罗汉果产业;枣市镇蜜桃园、枣园等果园遍地开花;湖口镇的茶叶、蜜柚多村连片种植……如今,茶陵县茶叶、脐橙、油茶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5万亩、3.65万亩、38.26万亩,食用菌年生产规模400万棒以上,黄牛总存栏9.07万头,生猪年出栏88.1万头,村级光伏电站总装机规模达5731千瓦,建成合作社1215个,“一村多品、一乡多带”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已经成型。

多年前,严塘镇有10万亩荒山无人理会。在政府支持下,湖南万樟园林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0多亿元,创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带动当地1000多个农户(其中500多个贫困户)致富,农户每年可得300多万元的土地流转收入、1500多万元的劳务收入。

像这样的龙头企业,茶陵还有29个,这些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对68个贫困村全覆盖,通过吸纳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帮扶贫困户11943户39885人,安置贫困人口7188个就业务工,建设农产品基地115484亩,保底收购农产品12079吨。

特色产业强“引擎”,龙头企业带着跑,茶陵正在产业扶贫的道路上加速前行,带着贫困群众领略更美的风景。

健康扶贫撑起“保护伞”

“我们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医院不仅指派好医生、好护士来帮我看病,领导还多次来看望我,送药送钱……”日前,舲舫乡祠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谭新珠和妻子龙春平,一边擦着热泪,一边握着县卫健局工作人员的手,不住地道谢。

谭新珠家因其妻患病而致贫,于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1月,他在湘雅医院诊断出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CKD5期,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突如其来的疾病给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经过调查摸底后,县卫健部门对谭新珠家制定了专门的帮扶政策,不仅全部报销了他的透析费用,报销其妻的大部分医药费,还联合乡镇卫生院和村医对其健康情况进行动态监督。

在茶陵,谭新珠不是个例。为了给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撑起一把“保护伞”,茶陵县围绕健康扶贫,科学谋划、精准实施,既抓精准施治减存量,又抓疾病预防控增量,形成了“五个三”健康扶贫模式。

三重评估保精准。一是入户评估,精准摸底,医务人员走村入户进行摸底评估,精准掌握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二是集中评估,精准分类,组织进行集中评估,确定该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8115人,识别重病10人,大病852人,慢病7253人。三是专家评估,精准施治,对集中识别贫困户,根据患者个人体质和所患疾病有针对性地定制个性化医疗救治方案,做到一人一策,一病一方,确保救治一例、销号一例。截止目前,已有848人通过救治恢复了劳动能力。

三网兜底保救治。茶陵县积极构建政策网,制定一系列健康扶贫政策;积极构建保障网,全面实施“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综合保障措施,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制度;积极构建兜底网,对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贫困人口通过审批实施政府兜底,目前已有15801人享受了1106.63万元的兜底补助。

三道防线保健康。宣传教育广开展,10个医疗团队开展健康扶贫“送医送药送健康”“冬季暖心”等活动。免费体检送上门,组织县内65岁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免费体检,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行动不便的群众实行上门体检。签约服务全覆盖,组建20个全科医生团队,对贫困户和计生奖扶对象实行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签约率达100%。

三管齐下保落实。抓协调配合,茶陵县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一线督查和指导健康扶贫工作,现场办公调度,确保有效推进。抓宣传引导,利用 “健康大讲堂”“扶贫政策宣讲团”等形式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大宣传、大讲解、大培训。抓责任落实,严格实行 “领导包片、股室包镇、卫生院包村”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三个到位保达标。该县加大资金投入,实现了“县级要有一所达标的二级医院、乡镇要有一所达标的卫生院、村级要有一所达标的卫生室”的目标到位。确保“三个一批”到位,实施贫困人口“三个一批”救治救助行动,重点对患34种大病的852名贫困患者安排到定点医院全部救治到位。确保群众受益到位,截至目前,全县共有35529人次获得了“一站式”结算,住院总费用为16069.18万元,共报销总金额为14732.88万元

凭着对患病贫困群众的一腔热诚,茶陵县创新实施“五个三”健康扶贫模式,于2018年受到国家卫健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通报表彰。

幸福安居开启新生活

7月26日傍晚,夕阳洒在思聪街道红桥村9组池塘边一栋红瓦白墙的房子上,将贫困户吴发祥的家衬托得格外温馨,他的表姐颜运兰正张罗着晚饭。

“他以前住的房子简直无从下手收拾,自从搬了新家,我每天来做饭或送饭,一周给他打扫一两次卫生。”颜运兰说,以前吴发祥住着一栋破旧瓦房,看上去随时会坍塌。因为他有智力障碍,虽然有自理能力,但一直未婚,是村里的五保户。

2015年,红桥村为吴发祥申请了安居房。“我们村属于城郊,是核心区,原则上不能建新房。”村主任谭湘远介绍,为了帮吴发祥建房,村里出资1万元征收了一村民的牛栏,还动员村里一名党员主动拆除自家部分牛栏,还填了部分池塘,才拼够了建房的土地。如今,住在新房的吴发祥,每天收拾的干干净净,日子越过越好了。

安居是民生之本。2014年7月,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时任省长)在参加茶陵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得知不少困难群众还住在土坯房里,当场饱含深情地要求茶陵县在三年之内一定要解决好危旧土坯房问题。

肩负殷切嘱托,茶陵县迅速行动,实施“农村幸福安居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让全县所有无房户和危旧土坯房户不花钱住上幸福安居房。经过2014年试点后,2015年,茶陵县出台了《农村幸福安居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幸福安居工程,2016年继续推进,2017年全面完成。按照功能全、节约土地的原则,将安居房分为68平方米和45平方米两种户型,统一提供户型设计图形,以集中连片建设与散建两种模式建设。县财政按照每户平均5.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特困户根据自身实情进行选择。

同时,该县详细规定了安居对象的条件、审核程序、目标任务、统一改造的标准、资金拨付程序、实施步骤、工作措施等内容。制定农村幸福安居工程操作规程、建设技术指导手册及验收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严把工程质量关。将农村幸福安居工程建设情况纳入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绩效考核内容,未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的乡镇(街道)被通报批评,并由县委书记约谈其单位一把手。至此,幸福安居工程建设正式在该县全面铺开。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3年来,茶陵新建农村幸福安居房1922套,各级财政先后投入补助资金11080.8万元,让3534名特困户圆了安居梦。幸福安居工程的实施,让特困群众收获了太多的感动。从政策出台、到工程选址、施工、监管、验收,茶陵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党员干部的担当、干劲、能力以及想为、敢为、勤为、善为,赢得基层干群的广泛好评,成为全省危房改造工作的一大亮点。

来源:株洲日报

编辑:苏莉雅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