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株洲7月22日讯(通讯员 宋玺)很多中国同胞舍小家为大家,前往异国他乡,帮助欠发达国家修建机场、路桥、水利水电等。株洲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李艳军就是其中一位。今年3月被选派为湖南省第17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成员进行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
现场授课。
从事工程施工,危险无处不在,稍有不慎,便会发生高处坠落、坍塌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意外情况,导致出血、骨折等。当这些外伤发生后,在医护人员尚未到达的情况下,如何在第一时间开展自救与救助,掌握正确的院前急救知识十分重要。
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和经济商务参赞处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联合中国(湖南)第17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对驻津巴布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中资机构和当地华人华侨等60余人开展公众急救知识技能公益培训,致力让“急救”成为人人必备技能。该院派出的骨科专家李艳军副主任医师,就急救技能在身边的应用之创伤的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作了专题讲解。
每个人的血液都是有限的,当伤口出血时,要及时止住。李艳军医生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了常用易学且实效的止血方法,并用现实中真实的案例,教大家碰到不同地方出血,如何正确选用不同的止血方法,达到快速止血的效果。经济商务参赞处的吴大厨说,他平时做菜不小心会切到自己手指,通过这次培训学会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收获良多。
津巴布韦地处非洲东南部,有较多传染性疾病,哪怕一个很小的伤口,如不及时消毒包扎都有可能造成严重感染。针对不同类型的伤口,李艳军医生给大家详细讲解了两种常用的包扎方法,即环形包扎、螺旋形包扎,并告诉大家在户外,在没有医用敷料绷带的情况下,也可以就地取材,用身边相对干净的毛巾、头巾、手帕、衣服、丝袜等,保护伤口。
外伤后发生骨折,及时固定很重要。李艳军医生分享给大家,在户外,可以用身边的木板、木棍、硬纸板等,代替夹板、石膏,给伤者作一个临时固定,万一连木板都没有,也可以利用自身健康的肢体,给伤肢作一个固定。
当做好伤口的止血、包扎及固定后,给伤员安全转运至医院非常重要。李艳军医生还给大家讲解了如何安全转运伤员,并教大家两种常用的转运方法,即徒手搬运法、担架搬运法,让大家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避免搬运过程中的二次伤害。
本次公众急救知识技能公益培训,为在津巴布韦的同胞们在发生意外时的紧急急救提供了技术保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现场模拟。
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陈宁参赞也对本次培训给予高度肯定。他说,津巴布韦目前仍处于贫穷国家之列,没有正式的国家医疗服务体制,我们中国湖南跨越一万五千公里,每年都派出一支医疗队前往津巴布韦进行医疗援助,体现了一种医者仁心的大爱精神,令人感动不已。远在异国他乡,健康尤为重要,当我们在户外受伤后,正确的掌握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技能非常有必要,为后面去医院接受正规治疗赢得宝贵的机会。同时,通过这次培训,进一步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如果身处意外现场,人人伸出一双援手,就能争取到黄金救援时刻,就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一直以来,中国援非医疗队不断延续着崇高的医疗队精神:“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用实际行动响应着国家的号召,践行着医者对职业和人类生命的神圣承诺,用爱浇铸起友谊的桥梁,向非洲乃至全世界展示了华人“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民形象。李艳军表示,今后他将继续发扬中国医疗队精神,不忘初心、不负使命,传递爱与希望,圆满完成援助任务。
来源:红网
作者:宋玺
编辑:胡芳zz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