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株洲3月23日讯(通讯员 王振)在上世纪50年代,因分娩技术差,或产后投入高强度劳动,导致了一个名叫“子宫脱垂”的妇科疾病。如今,这种疾病已很罕见。住在荷塘区长征社区69岁的“失独母亲”刘湘雁(化名),因难以启齿或经济拮据,拳头大的子宫重度脱垂已达30余年,也一直未能就医。
2017年下半年以来,荷塘区委、区政府在扎实做好“幸福荷塘”系列民生行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微信新媒体的力量,通过主动引导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广泛收集民意,及时调处矛盾,让热心公益的群众有了发挥作用的平台,也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茨菇塘街道办事处长征社区正是通过居民微信群了解到了刘湘雁的困难,并帮忙链接了“幸福荷塘·三社联动项目‘慈灯之光’”的负责人殷自文。
在遭到多家医院拒绝后,今日,以妇产科为核心的株洲新兴医院妇产科联合株洲市中心医院经过多次会诊,免费为老人实行阴式子宫全切术,用最小的手术创伤解决患者的病痛。
足不出户,隐藏了一个“秘密”
手术现场。
在新兴医院13楼妇外科17楼VIP病房,戴着老花镜的她,卷缩一团像条猫,依靠病床仰望天花板回忆往事。
老人说,30余年前,她是衡东县的一名乡村老师,随丈夫迁入株洲荷塘区,通过自然分娩产下一名男婴。
生产后,刘湘雁一反常态,突然愁眉苦脸地待在家里,哪也不去,家人反复询问,她也不愿意说出原因。“只要稍微走动,裤子上就有脓血样的痕迹,尿液也很难顺利排出。”
对于为何一直镇守这个秘密,老人说,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生过孩子的人都这样,其次也不好意思对外说,“将就着过”。1979年,小孩因“脑瘤”不幸离世,老人更是过着深居浅出的日子。
在老人的入院记录上,刘湘雁患子宫脱垂症已达Ⅲ度,且脱出的子宫及阴道黏膜,因受到长期摩擦导致了溃疡、出血并感染。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称为子宫脱垂。”株洲新兴医院妇产科专家汤巧玲说,子宫脱垂常合并有阴道前壁和后壁膨出,多见于老年人。患者自觉腹部下坠,腰酸、走路及下蹲时更明显,严重时脱出的块物不能还纳,影响日常行动,重者感觉生不如死。
当过母亲,都知道这种苦难,难以用语言形容。汤巧玲哽咽地说:“如果小孩还活着,应该好好补偿她母亲。”
安排VIP病房,动用最好的医疗技术
手术现场。
当殷自文发现刘湘雁时,她因脑梗塞后遗症,导致左腿瘫痪,还患有糖尿病与冠心病等。更为严重的是,子宫脱垂有小孩拳头大小。
经过多方“寻医问药”,大多医院以无法承担手术风险或不能承担免费治疗为由拒绝。
3月14日,在询问到荷塘区株洲新兴医院时,该院的总经理、院长宋磊,党支部书记汤跃连高度重视,立即安排VIP病房,动用医院最好的医疗技术免费为刘湘雁治疗。
爱心传递, 切除了老人的“烦恼”
汤巧玲正在了解刘湘雁的状况。
因为株洲新兴医院与株洲市中心医院是医联体单位,该院的专家教授汤巧玲、糖尿病专家胡景铭,联合株洲市中心医院内分泌专家林小红,针对刘湘雁的病情,进行了多次会诊、手术分析会。
“患者有多重病症,现贸然进行手术,风险确实很大。我们先是让患者在医院经过了10余天的休养,才实施手术的。”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汤巧玲说,这种病,在湘雅都是大手术。
汤巧玲介绍,由于她们在分娩时因会阴保护不当会出现会阴裂伤,若产时未及时处理会留下陈旧性裂伤病痛。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阴道会越来越松弛,轻者影响夫妻性生活质量,严重者还将导致大小便失禁、子宫脱垂等后果。“导致子宫重度脱垂这过程经历数年甚至更久,在此之前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在休养期间,株洲新兴医院的护士、护士长轮流值守刘湘雁,主动从家里熬汤、带水果给老人吃,并陪着老人说话、唠嗑。同时,株洲市慈灯之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主动承担陪护义务。
今日上午,在株洲新兴医院手术室,该院妇产科医生对刘湘雁实施了阴式子宫全切术,用最小的手术创伤解决患者的病痛。
来源:红网
作者:王振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