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株洲8月23日讯(通讯员 黎婕妤)8月19日晚上7点30分,成功完成一台长达5个小时的紧急手术后,占斌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轻松。当天恰逢首个“中国医师节”,这一天,他依然在忙碌中度过。
占斌。
今年37岁的占斌是北大医疗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的副主任医师,已从医14年。
时间回溯到8月18日晚上11点,等待占斌的是一台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是一名33岁的女性。
“别紧张,你只当被蚊子叮了一下。”无影灯照射下,占斌一边安抚患者,一边将测量心率、血压、脉搏、血氧等各项指标的仪器与患者身体连通,熟练地进行着麻醉诱导期的操作。
随着药物的注入,患者进入深度睡眠。紧接着,无影灯亮起,主刀外科医师和护士进入“战斗状态”,占斌则站在一旁提供“后勤”。手术过程中,他始终关注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3个小时后,这台手术顺利完成。
一场硬仗还在后面。19日下午2点,一名74岁的患者因胃穿孔需要紧急手术。由于老人患有高血压,加上心、肺、肾功能不好,其术中随时可能出现并发症,麻醉风险极高。
“我们必须时刻绷紧一根弦,更精准地给药。此外,要一刻不停地观察,随时处置各种突发情况。”占斌说, 一开始,老人的生命体征基本正常。然而,手术进行2个多小时后,患者的血压突然下降。情况危急,他赶紧往注射液里加了多巴胺。所幸,老人的心率回升了。
这台手术持续了5个小时。直到老人安全回到病房,占斌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每月完成60至80台麻醉手术,最长的一台手术历经22个小时,手术对象从出生几个小时的宝宝到年近九旬的老人……这是占斌创造的记录,却很少为外人所知。
“在不少人眼里,麻醉医生的工作毫不起眼,似乎只是‘扎一针”那么简单,我却深爱着这份职业。”占斌说,麻醉医师不仅要解决手术疼痛,还需承担危重病人的抢救,术前评估和治疗,术后镇痛等职责。
虽然只能当一名“幕后英雄”,让占斌欣慰的是,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爸爸,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19日晚上,9岁的儿子给占斌打来电话,送上了节日祝福。寥寥数语,让这个自认为“失职”的父亲感动不已,将他的疲劳一扫而光。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就时刻准备为百姓的健康去‘战斗’。”占斌笑着说。
来源:红网株洲站
作者:黎婕妤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