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株洲8月16日讯(记者 曹缇 实习生 周煜东)“三伏天”里酷暑难耐,当很多人在空调房里纳凉时,奋战在烈日下的一线劳动者正饱尝“火炉”的热情。今日,记者来到位于株洲市芦淞区的航空城科创园项目工地,施工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泥工、机械工、钢筋工、木工等多个工种的百余名建筑工人正在烈日下紧张工作。
头戴安全帽、身穿长衣长裤,烈日下的彭师傅全副武装。在太阳的炙烤下,彭师傅黝黑的脸庞泛起了红,汗水无数次湿透衣背,但他仍在鼓足干劲运送红砖。“搬运一个立方的砖头就是40元钱,我昨天搬了6个立方呢!”说话间,彭师傅脸上现出得意的笑容。家住湖南省浏阳市的他此前一直在家务农,一年到头来只管得住吃喝,没有其他收入。彭师傅说,想趁着身体好,出来多赚些钱,给儿子结婚用。
见到记者到来,张大姐十分热情地邀请去她的遮阳棚避暑。在这个用木板搭建起的不足2平方米的操作间里,张大姐主要的工作是操作物料提升机,将砖头等材料运送至楼顶。在工地上,机械工是唯一可以避开太阳工作的工种,但阵阵热浪袭来,即使坐在遮阳棚里,张大姐也汗流浃背。张大姐今年50岁,随着做木工的丈夫来工地干活,她说:“比起在烈日下工作的丈夫,我这工作轻松多了。”
暴晒后的钢筋已经烫得像烙铁,一身黝黑皮肤的女钢筋工人李大姐戴着一双橡胶手套,正在熟练地用细铁丝将几根钢筋绑在一起。李大姐是贵州人,不到40岁的她在工地上有7年的工作经历。作为一名钢筋工,李大姐家里最多的东西就是橡胶手套:“像这样的耐磨手套,两天就会磨烂。”
持续的骄阳炙烤大地,施工现场热浪灼人。站在钢筋架上,宋师傅感觉脚下的热气不断往上冒,他顾不得这么多,目不转睛地用电动扳手拆模。宋师傅是株洲本地人,之前都在外地干活,一年到头来难得回家一趟。“女儿大学毕业后,在株洲找了工作,我在这个工地干活,可以每天骑着摩托车上下班,一家人每天都能团圆。”宋师傅说。
临近中午,工人们陆陆续续停下手中的工作,准备吃午餐。半天下来,张师傅身上的工作服沾上了一层层的泥土。将身上的灰尘抖尽后,张师傅又去工地的水桶中洗手。由于工地上条件简陋,大家都只能在大油漆桶里简单地将手冲洗下。
谢师傅随身携带的大水壶可以装上两斤水,每天他至少要喝3瓶。50岁的他是工地的防水工,家里只有一个儿子,压力并不大,从4月来到工地后,每天都要工作8个小时。天太热时,谢师傅不想去找水,就直接灌上自来水喝。问他怕不怕不干净时,他回答:“都习惯了。”
下工后,大家拿着比脸还大的饭盆在食堂打饭,由于是做体力活的,食堂的伙食还不错,有苦瓜炒肉、香干炒肉等肉菜。钟师傅快速地扒着饭,每顿他至少要吃这样一大盆,不然下午做事时会没力气。十来分钟的样子,谢师傅已经将一大盆饭吃完,洗了饭盆后,他就赶紧回宿舍休息。
每天的午休是大家最幸福的时刻,因为房间里有空调。炎师傅把裤腿卷了起来,让腿也凉一凉,而在户外的时候,他们只能通过长衣长裤将自己的皮肤保护起来。在贪得片刻凉爽后,下午3点,他们将继续上班。
来源:红网株洲站
作者:曹缇 周煜东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