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网时刻新闻11月4日讯(通讯员 丁军军 文轶洲)近日,广西北海海域的蔚蓝波涛间,GWH252-16-F漂浮式风电机组顺利完成吊装。这一壮举不仅刷新全球已吊装海上漂浮式机组的单机容量与叶轮直径纪录,更标志着中国深远海风电探索迈入世界领先行列。而支撑这一里程碑的“核心动力”,正是中车株洲电机公司研制的16MW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
作为迈向深远海的“必经之路”,漂浮式风电的技术难度远超固定式机组。机组需在风、浪、流耦合的恶劣环境中运行,对核心发电机的可靠性、稳定性、抗冲击性及轻量化设计提出极高要求。中车株洲电机凭借多年风电领域技术积淀,交出了一份硬核答卷:其研制的16MW发电机不仅能高效将巨大风能转化为清洁电能,更能耐受海洋长期严苛考验,成为机组稳定运行的“定海神针”,更推动机组实现“关键部件全面国产化”。
为适配漂浮式应用的特殊挑战,中车株洲电机研发团队针对性开展技术攻坚。在可靠性上,采用先进电磁方案与成熟绝缘系统,确保发电机在复杂电网工况和机械应力下稳定输出;结构上强化关键部位,抗震动、抗冲击能力拉满,可从容应对海上恶劣气象。效率层面,通过精细化电磁计算与低损耗材料应用,发电机打造出宽广高效运行区间,为机组“年发电量4465万度、满足超2.4万户三口之家年用电”提供核心保障。面对高盐雾、高湿度的海洋环境,多重防腐密封设计与特殊表面处理工艺,更让设备长期运行的耐久性与低故障率成为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该机组叶轮直径达252米,扫风面积约5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庞大“捕风”规模背后,正是中车电机技术的精准支撑。
此次是中车株洲电机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与行业协同创新研制的缩影,既证明其为全球顶尖海上风电项目提供核心装备的实力,坚定中国风电产业链自主可控信心,更彰显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硬实力。近年,公司产品足迹从陆地延伸至海洋、从高原拓展至戈壁,在夯实传统优势的同时引领行业变革创新。未来,将持续深耕清洁能源领域,探索前沿技术,携手伙伴为全球风电发展及“双碳”目标注入“中车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丁军军 文轶洲
编辑:聂千川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