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18日讯(通讯员 张志翔)“博文在海南适应得很好,文杰在新疆也让我们放心!”10月17日,醴陵市均楚镇马家垅村,易凤先看着手机里两个儿子身穿戎装的照片,脸上洋溢着自豪。今年九月,她将两个儿子先后送入军营,一个奔赴天涯海角,一个戍守西北边陲。儿行千里,母亲的牵挂如山,但比牵挂更沉的,是家国天下的情怀。
在这个普通的农家,走出了两位热血青年。23岁的哥哥马博文从湖南理工学院毕业后,毅然选择投身军旅;18岁的弟弟易文杰深受哥哥鼓舞,从醴陵三中毕业后也紧随其后报名参军。兄弟俩,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却怀揣着同一份报国理想。短短三天内,母亲易凤先先是含泪送别小儿子,又立刻驱车赶往岳阳,为大儿子壮行。这“连送两子”的背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是英雄母亲家国情怀的当代传承。
兵马动,保障行。兄弟俩启程后,家乡的牵挂化为了扎实的行动。均楚镇武装部迅速将马博文、易文杰家庭列为重点联系和服务对象,主动靠前,积极开展新兵回访工作,筑牢他们的“大后方”。
“孩子们在前方为国尽忠,我们必须在后方为他们守好‘后院’!”均楚镇武装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已与兄弟俩所在部队建立了常态化联系,定期通过电话、微信了解他们在部队的思想动态和训练生活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家属,让千里之外的父母安心、放心。同时,武装部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定期上门走访,详细了解易凤先一家的生活状况,面对面建立“联系卡”,确保家中遇到任何困难,都能第一时间得到响应和帮助。
“请告诉博文和文杰,家里一切都好,不要挂念,在部队一定要刻苦训练,争取立功受奖!”父亲的嘱托朴实而坚定。通过武装部这座“连心桥”,家人的鼓励与期盼正源源不断地传递到军营,转化为兄弟二人在部队坚定信念、建功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从“刘老庄连”英雄母亲的悲壮到今日易凤先的深明大义,爱国拥军的红色血脉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如今,在醴陵,扎实的新兵回访与后方保障工作,正让千万个像马博文、易文杰这样的家庭感受到尊崇与温暖,激励着醴陵子弟兵在天南地北的军营里,用青春和热血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张志翔
编辑:苏莉雅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