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18日长沙讯(记者 曹缇)10月17日下午,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株洲市“十四五”期间大力培育制造名城、加快建设幸福株洲的成就。在谈及营商环境时,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以“金杯银杯不如企业的口碑”为开场,透露株洲在全国城市网络形象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前15强。这一成绩背后,是株洲以“五个独特路径”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路径一:筑牢产业生态根基,激活发展核心动能
“产业生态是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志,更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陈恢清表示,株洲立足产业基础坚实、制造业底蕴深厚、工业门类齐全的优势,将优化产业生态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核心抓手,着力让企业这粒“种子”在株洲土壤中茁壮成长。在产业配套方面,株洲实现了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配套能力,其中轨道交通产业本地配套率高达85%,为株洲成为全球最先进、实力最强的轨道交通研制基地提供了坚实支撑,持续吸引关联企业入驻。
人才集聚与科创赋能成为产业生态的重要支撑。株洲每年吸引1.5万余名大学毕业生就业,为先进产业注入新鲜血液;拥有60多个国家级科创平台、4个重组后全国重点实验室,培育并留住多名院士人才,强大的科创实力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根本保障,成为吸引优质企业的重要磁场。同时,株洲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平台能级,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让产业生态更具包容性和竞争力,在实践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路径二:精准降低生产成本,减轻企业发展负担
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营商环境的“温度”。“十四五”期间,株洲聚焦企业痛点难点,推出一系列硬核举措降低生产成本,用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在用电成本方面,创新推行“园网共建”供电模式,每年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近2亿元;在物流成本方面,提升水运、铁路运输比重,推动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降至13.7%;在融资成本方面,实现综合融资成本从2020年的7.48%大幅降至目前的4%左右。“企业心里有本账,把成本降下来,就是最实在的营商环境。”陈恢清的话语朴实而有力。
路径三:厚植创新创业沃土,汇聚青年人才活力
创新创业动能的强弱,决定了营商环境的活力指数。株洲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通过完善政策配套、布局创业园区与孵化基地、设立“先投后股”基金及天使基金等举措,全力吸引青年人才创业兴业。不久前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带队赴北大招才引智时,来自株洲的清华大学博士创业者王智权作为代表发言,其团队在株洲的成长经历引发广泛共鸣。目前,在王智权的牵引下,已有 60多个清华大学技术团队的科技成果在株洲转化落地,生动印证了株洲创新创业环境的独特魅力,成为该市营商环境的重要比较优势。
路径四:践行主动服务理念,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政务服务的质量,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株洲始终坚持“心甘情愿、心急如焚”的为企服务理念,推动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上门”转变。“心甘情愿”就是无需企业客套致谢,主动排忧解难,坚决杜绝“不给好处不办事”;“心急如焚”则是把企业难题当作自身急事,全力破解发展梗阻。
为将服务理念落到实处,株洲推出多项制度化设计:实施两年多的“不刁难企业负面清单”从150余项修订扩容至160余项,向社会公开承诺严肃追责违规行为;建立设在市工信局的“企业办事不求人”机制,让企业办事有明确依托;推行“园区办事不出园”“链上问题不出链”模式,13条产业链由链长常态化解决企业难题,全方位提升企业获得感。
路径五:强化法治护航保障,构建诚信发展环境
法治化是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石。株洲着力打造诚信政府、法治政府,以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的标准,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在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害企业权益等关键领域加大力度,用法治手段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让市场主体安心经营、放心投资。“株洲对营商环境的优化,有着自己的深刻理解,这些实践和做法,最终都转化成了企业的口碑和城市的竞争力。”陈恢清表示。
从产业生态到成本控制,从创新创业到政务服务,再到法治保障,株洲以“五个独特路径”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营商环境体系,为“十四五”期间制造名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也为高质量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
来源:红网
作者:曹缇
编辑:苏莉雅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