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17日株洲讯(记者 胡芳 曹缇)10月17日下午,湖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期间株洲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株洲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志华介绍,“十四五”期间,株洲在全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中主动作为,特别是今年,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开展“对外开放提效年”活动,加快打造中非经贸株洲陆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承载能力逐步增强
“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是湖南五大国际物流通道之一,也是全国首条以对接非洲为特色的国际物流通道。株洲作为通道的主集结地,常态化开通了“株洲—南沙”“湘粤海丝”等货运快线,今年新增了株洲至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埃及3条北非线路,对非物流时效缩短10至15天。通道开通以来,已累计发运超1800列、15万标箱,业务覆盖超80个国家、170个港口。
“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获国务院新闻办重点推介,获评全国铁水联运优秀案例,成为湖南向南出海运量最大、耗时最短的大通道。
发展能级显著跃升
加快铁路货场、海关监管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经湘粤非通道出海的国际物流综合成本降低20%以上。株洲港吞吐量从18.9万吨跃升至近200万吨,增长超10倍。全市公、铁、水货运结构持续优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株洲B保中心引入世界500强企业康宁公司设立湖南最大的分拨中心,去年进出口额超13亿元,从全国排名垫底跃升至第27位。
第4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举办“2025年中非经贸株洲陆港合作交流活动”,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位嘉宾参加,广州港等4个沿海港口在株挂牌设立内陆港,签约一批对非经贸合作项目,重磅发布合作宣言。抢抓湘琼合作机遇,成立工作专班,全面启动对接海南自贸区有关工作。
开放能量有效释放
株洲与全球191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其中包括非洲国家53个。全市对外贸易额由2020年排名全省第8位上升到今年前三季度第5位。
轨道交通产业成功申报全国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工作,是省会之外唯一获批项目。推动优势产业进军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在科特迪瓦设立驻非办事处,在迪拜、尼日利亚、埃及等国家设立物流中心或海外仓,推动纯电客车进入非洲腹地。与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签订易货贸易和农产品贸易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中非易货贸易中心,对非贸易增速保持全省前列。
面向“十五五”,株洲将积累优势、综合发力、精准施策,全面建成中非经贸株洲陆港、积极推进保税维修试点,为建设综合保税区集聚优势条件,依托“一港、一园、一区”的开放平台,奋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来源:红网
作者:胡芳 曹缇
编辑:聂千川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