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湖南工业大学96级校友文普华:追求卓越 创新不止
2025-05-06 11:55:53 字号:

湖南工业大学96级校友文普华:追求卓越 创新不止

红网时刻新闻5月6日讯(通讯员 沈晓慧)在株洲建筑行业,“华骐”二字已成为品质与创新的代名词。作为一家年纳税900多万元、带动数千人就业的知名民企掌舵人,文普华的创业故事似一部浓缩的改革开放奋斗史。这位湖南工业大学96级校友用二十年光阴,从两个人工位起步,书写了从土木学子到企业家的精彩蜕变。

图片6.jpg

求学:筑梦的起点

1996年的河东校区,土木楼里的绘图室总是灯火通明。作为城建班班长,文普华带领同学们伏在图板前,一笔一划勾勒着未来的蓝图。“那些手工计算数据、手绘图纸的夜晚,那些和室友们参加学校篮球赛、足球赛的激情,还有全班一起去井冈山的红色之旅,都是青春最珍贵的注脚。”回忆往昔,他的眼中仍闪烁着光芒。

班主任田定湘记忆中的文普华,“既是班级的粘合剂,又是创新的催化剂”。作为班长,他不仅协助老师处理各种事宜,更在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担任系保卫部长期间,他首创安全值班日志,将枯燥的安保工作转化为全员参与的实践活动。这种勇于担当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早已在校园岁月里埋下种子。

“田老师工作认真负责,与人为善;何杰老师平易近人,有求必应。”文普华动情地说,“他们不仅教会我专业知识,更教会我做人的道理。”这种师生情谊延续至今,在他创业遇到困难时,老师们依然给予悉心指导。

创业:破茧成蝶

2008年,文普华响应“回乡发展”的号召,逆势而上在株洲创立建筑公司。此前在深圳宝安区的经商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深圳速度”的魅力,也为创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创业初期的艰辛令人唏嘘,公司最困难时资金链断裂,文普华不得不远赴张家界做基金经理维持运转。“最艰难时,我得出去打工养活大家。”笑谈往事,他更愿强调转折点的智慧——2014年创办华骐建设,果断转型高新技术领域,成为株洲首家获得结构加固资质的民企。

“传统建筑业附加值有限,技术革新和高效管理才是核心竞争力。”文普华带领团队投入城乡老旧社区改造设计及复合防水板技术研发,并与高校展开深度合作。如今,华骐建设已形成“传统基建+高新研发”的双轮驱动模式,其创新技术正在城市更新中大放异彩。

感恩:精神的传承

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一张泛黄的毕业合影,记录着过往:文普华非常感谢当时班主任田定湘,“他是我上大学的第一个班主任老师,工作认真负责,与人为善,平易近人,对我帮助很大,在他身上,我学到很多。”“另一个班主任何杰老师和我住同一栋楼,他非常关心学生,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都会找他,他没有架子,喊他就来了,学习上有什么不懂的,问他就行了。”学生时期是这样,创业之后,在文普华创业遇到困难的时候,何杰也会提出自己的建议,指点学生。创业路上,师长的教诲始终是文普华的指南针。

在株洲扎根发展,文普华有着更深层的考量:“母校在这里,就像大树的根系给予我们滋养。”近年来,公司每年累计为社会提供岗位200余个,其中不乏工大校友的加入,形成了独特的“校友人才生态圈”。他说:“湖南工业大学这块招牌就像是我们的出生证一样,牢牢印刻在每个校友心里。”

作为纳税大户,华骐建设始终不忘社会责任。在当地需要时,公司积极参与重要民生工程建设;在日常经营中,优先录用本地劳动力,为株洲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寄语:创新的火种

面对创业路上的后来者,文普华的建议朴实而深刻:“要像混凝土一样,既有骨料的坚韧,又有水泥的包容。”

在他看来,青年大学生创业有着天然的优势:思想活跃、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往往能很快进入角色。他特别强调,当代大学生创业需要把握三个维度:要保持对技术的敏感度,密切关注行业前沿动态;要培养跨界思维,拓宽思维;要锻造抗压韧性,坚持是创业者的必修课。

最后,他寄语学弟学妹们,珍惜在校园生活的每一天,让青春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并期待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在创新和实践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实现精彩人生。

来源:红网

作者:沈晓慧

编辑:苏莉雅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