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红观株洲丨老旧社区的“她力量”实践样本
2025-04-24 17:33:35 字号:

红观株洲丨老旧社区的“她力量”实践样本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曹缇 株洲报道

4月18日,株洲市荷塘区金山街道湘华社区的文化广场上,一场充满烟火气的谷雨擂茶文化节热闹开场。居民们围坐一堂,木槌敲击擂茶钵体的“咚咚”声与欢声笑语交织。

授旗仪式现场。.jpg

授旗仪式现场。

最引人注目的是现场为“湘华大姐”志愿服务队举行的授旗仪式。70多岁的阳奶奶握着志愿者的手感慨:“多亏了这群‘大姐’,多次上门调解矛盾,现在邻里间见面都亲热得很!”

这个曾因“老旧小区多、困难人员多、居民矛盾多”而闻名的社区,近年来在“湘华大姐”的带动下焕发了新生。从矛盾调解到就业帮扶,从文化焕新到代际共融,这群平均年龄50岁的妇女,用“她力量”织就了一张基层治理的温情网络。而这背后,是党建引领妇联组织以“联”字优势激活基层治理的深层实践。

“问题居民”变身治理先锋

湘华社区的前身是原湘华机械厂职工生活区,上世纪80年代搬迁至株洲后,逐渐成为典型的“三多社区”。墙体斑驳、管道老化、邻里纠纷频发,居民们戏称这里是“城市褶皱里的疮疤”。

转机始于2019年。在街道党委和妇联的支持下,一支由社区热心女性组成的“湘华大姐”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

“尽管社区问题重重,但居民中不乏热心肠的‘积极分子’。”社区妇联主席王千介绍,仅靠政府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发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最初,队伍只有寥寥三、五人,但“湘华大姐”们凭借女性特有的热心、耐心和活力,迅速在社区中打开局面。

湘华大姐上门进行志愿服务。.jpg

“湘华大姐”上门进行志愿服务。

“湘华大姐”志愿服务队队长张慧卿的故事,就是这支队伍精神的缩影。十多年前,她的丈夫突发脑溢血卧病在床,生活陷入困境。在最艰难的时刻,妇联、残联等单位和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她渡过难关。这份恩情让张慧卿铭记于心,退休后,她毫不犹豫地投身社区志愿服务,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

随着“湘华大姐”志愿服务队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女性主动加入这支温暖的队伍。居民杨丽萍和丈夫曾是社区里“问题居民”,只要涉及居民利益和社区发展,总能看到他们向社区反映问题的身影。“当时我们急啊,就盼着这些难题能快点解决。”杨丽萍回忆道。

在队长张慧卿的邀请下,杨丽萍和丈夫不仅加入志愿者队伍,还主动担任楼栋长。如今,这对“夫妻档”每天穿梭在楼道间,收集居民诉求、组织社区活动,曾经的“问题反映者”彻底变成了治理先锋。

为了让这支队伍更专业高效,社区定期开展调解技巧培训等课程,还组织“老带新”经验分享会。如今,“湘华大姐”已发展到近 100人,形成了“1个总队+6个分队+N个爱心商家”的完善组织架构,涵盖纠纷调解、就业帮扶、文化服务等多个领域。

“多维赋能”锻造治理铁军

在老旧小区,邻里纠纷是常见问题。70多岁的阳奶奶在阳台种菜,导致楼下漏水,与邻居产生了激烈矛盾。

“我们的调解秘诀,在于用家常话解心里结。”张慧卿带领“湘华大姐”志愿服务队多次上门调解,耐心倾听双方诉求,既安抚情绪,又协调专业人员维修漏水问题。最终,矛盾得以化解,邻里关系重归和谐。

面对湘华小区37栋水管老化漏水的难题,“湘华大姐”们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没有专项维修资金的情况下,她们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向居民解释维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功众筹到维修资金,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漏水问题,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得到极大改善。

社区内40岁、50岁的就业困难妇女众多,她们大多因家庭原因难以外出工作,经济压力较大。“湘华大姐”们积极与周边企业、商家沟通合作,收集适合她们的岗位信息,并提供就业推荐和职业指导。同时,社区开设烘焙、手工等技能培训班,帮助妇女们掌握一技之长。

湘华大姐制作文创产品.jpg

社区居民正在制作文创产品。

居民张莹就是受益者之一。今年,她参加了社区的烘焙班,学会制作各种糕点,通过售卖自制糕点增加了家庭收入。此外,“湘华大姐”还设立了“大姐”公益市集,组织妇女们售卖手工艺品和烘焙文创产品。这一举措不仅让家庭妇女们找到了新的兴趣爱好,也为她们开辟了增收渠道,让许多人从牌桌走向了课桌。

针对小区老年群体多、隔代教育难的问题,社区妇联联合“湘华大姐”开设了“大姐学院”,开展亲子沟通、隔代教育、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等家庭教育服务。“爷爷奶奶故事会”成为社区的特色活动,老人们讲述过去的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在互动中增强了代际认同。

此外,“湘华大姐”们组建了7支文艺志愿队伍,编排各类特色文艺节目。谷雨擂茶文化节、重阳敬老节等活动定期举办,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她力量”背后的支撑体系

湘华社区的蜕变,是党委引领、妇联支持、群众参与的社区治理创新典范。

妇联将“湘华大姐”纳入“她成长”计划,定期开展法律、心理等培训。街道党工委则为项目提供启动资金,并协调企业资源。更关键的是,社区构建了“参与-回馈”闭环。志愿者每参与10小时服务可兑换生活用品,优秀队员优先获得就业推荐。这种激励机制,让志愿服务从“靠热情驱动”转向“制度化运行”。

湘华大姐开展就业帮扶.jpg

“湘华大姐”开展就业帮扶。

“打造‘湘华大姐’这个品牌,就是要让优秀女性发挥作用,让群众中的热心人解决群众的事情,帮助50多岁的妇女找到人生下半场的价值。”荷塘区妇联主席张思思表示,通过妇联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湘华大姐”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活力持续激发。她们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妇联的支持,为妇联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湘华社区的经验表明,在社区治理中,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至关重要。当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被动接受” 转为“主动作为”,社区治理就能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治理模式,为老旧社区的改造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如今的湘华社区,紫藤花爬满修缮一新的凉亭,公益市集飘来阵阵笑语。当被问及未来,张慧卿望向正在排练节目的志愿者们:“我们这些‘老姐妹’啊,就想证明——年龄不是界限,只要心中有爱,哪里都是舞台。”

从困境重重到焕发生机,湘华社区的故事还在继续。“湘华大姐”正书写着新时代的“她故事”,为基层治理注入生生不息的温暖力量,也为更多老旧社区的转型发展带来希望与启示。

来源:红网

作者:曹缇

编辑:聂千川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