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指标来源是否可以进一步分类细化?”“国资数据表格设计能否细化到部门和资产类别?”……3月6日,醴陵市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平台的交流会现场讨论热烈,接连提出一个个直指系统运用难点的问题。这场由醴陵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组织的专题交流会,汇聚了平台技术团队、业务骨干、专家代表等,深度交流展望预算联网审查监督系统“建管用”工作。
着力推进,平台作用初步显
在完成平台前期建设的基础上,推动与财政等4个职能部门实现数据互通,构建起覆盖四本预算的全口径、全过程动态监督网络。醴陵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利用平台数据,对财政预算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等进行穿透式审查,利用财政支出预警等功能,有效防范重大风险,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相较于传统的预算审查方式,预算联网平台提高了审查监督效率。
现场问诊,不断优化平台使用
交流会现场,大家站在用户的角度,通过“提问—剖析—解题”的闭环互动,向技术团队提出32个问题或意见,当场采纳意见6条,推动监督效能从“单点突破”向“数据穿透”跃升,为打造“实时、准确、智能”的智慧监督生态凝聚共识。大家一致认为,要借力“数字湖南”建设攻坚战,同步开发数据分析模块,为平台数据的提取分析提供“第二大脑”。
数字赋能,做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
近年来,醴陵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预算审查监督平台建设与使用,醴陵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积极探索监督方式方法,把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四评”监督等做深做实,财政资金“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形成共识、变为常态。交流会上,大家深入探讨交流,认为要继续发挥作用。在“数据获取、报送时效、数据标准、功能完善”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打通平台建设使用过程中的“痛点”“堵点”。要进一步摸清家底。在国资监督上持续深化穿透式监督,建立覆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资产配置、运营、处置的全周期数字化追踪模块。要深度融合,尽快完成系统向基层延伸覆盖,与代表履职结合,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网络,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预算监督数字化改革样板,推动从“事后纠偏”到“全程智治”的监督转变,为新时代人大经济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醴陵市人大
编辑:龙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