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2月8日讯(通讯员 李兰薇)从熙熙攘攘的城市中心,到宁静祥和的乡村田野,醴陵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发展的故事。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村公路蜿蜒交错,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攀升……2024年,醴陵在城乡建设的赛道上一路疾驰,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而耀眼的发展足迹。这些成就,不仅改变了醴陵的面貌,更让每一位醴陵人收获满满幸福。
人、城、水共筑宜居城
深冬清晨,家住橙子798的居民李先生习惯性如往常一般早早起床,顺着滨河路沿河的人行道漫步,步入新改造的广电游园微公园的怀抱。
在广电游园微公园,台阶、蘑菇亭改造和广场铺装修复、健身器材安装等施工项目已完工,并对外开放。不少市民朋友在这里享受冬日阳光、休闲锻炼。另一侧的观江平台、儿童游乐场则在加速建设中。
自2024年10月份起,经过2个月的紧张施工,醴陵城区的桥西广场微公园、广电游园微公园、江源广场微公园、车顿桥游园微公园等4个城市微公园提质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改造项目占地总面积2.3万平方米,总投资982.13万元。
“项目改造后,进一步提升了醴陵公园的景观品质,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醴陵增添绿色动力。”园林绿化中心总工邱永红表示,微公园提质改造不仅盘活了醴陵一些废旧空地,而且满足了人们日常的休闲娱乐需求,成为城市居民休憩需求的解决之道,打造“城市的阳台、百姓的舞台”。
“河里终于干净啦!”“等到夏天,要是可以带着小朋友在水里抓小虾,多有乐趣!”在醴泉花园小区附近,被这里居民戏称为“护城河”的二圣河以往河水常常污浊,得益于老城片区排水管网改造项目,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众人喜爱“景观河”。
此前,醴陵城区排水体制为合流制与分流制结合,城市的不断发展,使得原有的雨污合流制管道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为解决雨污混排、汛期内涝积水、河道水质黑臭等问题,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2024年9月,醴陵全面启动了老城片区排水管网改造项目,改造排水管网总长约34.85km。
如何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共享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民生红利?过去一年,醴陵建管水平全面加强,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使用,东岸河、二圣河等7处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整治销号,老城片区排水管网改造项目全面推进。完成15处老旧小区改造,江源广场等4个“微公园”建成开放。
河畔漫步、公园休闲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干净整洁的水环境是惬意醴陵的生态底色。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人、城、水相融共生的美好景象已逐渐成为现实,醴陵正以崭新的姿态,向着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方向大步迈进。
路、景、村同绘振兴图
行走在广阔的乡村沃野,可以发现新农村建设也是风生水起。在白兔潭镇山水村,一条崭新的长马公路宛如一条灵动的巨龙,蜿蜒穿过村舍、水塘、稻田,向着大山深处延伸。从高处俯瞰,黑色的柏油路面与周边的农家、山水紧密相连,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以前这条路坑洼不平,十分难走,如今修得如此宽阔,让我们畅通无忧。”村民钟力感慨。长马公路作为白兔潭镇山水村主干道,是村民进城的必经之路,如今已顺利完成了提质升级。公路全长6.3 公里,路面宽度拓宽至8米,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
除此之外,为了确保辖区内的货运畅通无阻,白兔潭镇精心规划并实施了罗家冲路的建设工作。这条长达1.53公里的新建公路,服务了辖区内两座矿山企业和三十多个烟花爆竹生产工区的货物运输任务。
“原来我们企业进出货物要从集镇上经过,现在有了这条专用通道,再也不用担心会因为交通堵塞而耽误送货时间。员工上班也更加便利、安全了。”湖南中匠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家龙高兴地表示,罗家冲路的修建分担了该段106国道的运输压力,不仅提高了物流效率,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为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随着对镇域范围内总里程22公里的农村公路、新修罗家冲路等一系列道路建设项目的推进,“晴天灰尘扑满面,雨天泥泞挂满身”一去不复返,沥青马路像无数条缎面丝带贯穿整个乡村,变化肉眼可见。如今,白兔潭镇交通四通八达,干道路、村社路、产业路、入户路,路路连通,干净整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为辖区群众创造更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为推动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居民百姓安居乐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白兔潭镇相关负责人说。
农村公路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白兔潭镇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只是醴陵道路交通网络建设的一个缩影,2024年,醴陵市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10公里、安防工程353公里,东纵线、东沈线建成通车,跨醴茶铁路立交桥等项目全面推进。一条条崭新、平坦的公路将醴陵广袤的乡村大地串联起来,一辆辆客车来回穿行犹如纽带般将城市和乡村紧密连接,路网结构的不断完善,助推醴陵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跑出“加速度”。
瓷、文、旅齐绽品牌光
“早就耳闻醴陵是‘中国陶瓷之都’,一直想亲眼看看这里的陶瓷文化和历史底蕴。终于有机会来到这里,亲身感受这座‘千年瓷都’的魅力。”每到周末,醴陵市博物馆就开启了“人从众”模式,不少外地游客闻名而来。
醴陵市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馆藏文物近3万件,有醴陵陶瓷博物馆和毛泽东同志考察湖南农民运动醴陵纪念馆两个展馆,是集文物收藏展示、考古研究、文创开发、社会教育、文化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2024年,醴陵市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代表全国同行业博物馆综合水平最高、服务质量最强,在行业中具有领先作用。”醴陵市博物馆副馆长彭莎说。
“2024年,博物馆参观人数和平台关注人数显著提升,全馆游客接待量达到了150万人次,先后获得了全国‘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和湖南省文物保护利用创新发展百佳案例重点推介。”彭莎介绍,随着醴陵市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醴陵的陶瓷文化及悠久历史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千年瓷都的品牌也因此更加耀眼。同时也激励了博物馆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促使政府不断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风貌和文明形象。
在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的双重发展阶段,塑造自身地域品牌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2024年,醴陵城市形象出彩出圈,陶瓷博览会、花炮博览会、炒粉节、酱板鸭美食节、捡瓷器等活动贯穿全年、热度不减,“醴陵三宝”走出湖南,并成功获评“中国生态美食地标小炒之都”。醴陵窑入选国家级工业遗产名单,市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连续两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100万人次。
醴陵以独特城市品牌形象,通过内外兼修、协调并进,助推城乡品质明显提升,通过一场场活动举行、一次次交流推介,多维展现了醴陵的文化、产业、风土人情,让外界看到醴陵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文化瑰宝,也在更深层次整合资源,在一次次“走出去”和“引客来”中,“千年瓷都·五彩醴陵”城市品牌熠熠生辉,醴陵的城市发展画卷也在这“一出一入”中,变得更加繁华、唯美。
回首 2024 年,醴陵在城乡建设的征途上阔步前行,城市的每一处角落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的每一寸土地都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从城市微公园的温馨改造,到乡村公路的全面升级,到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醴陵以实干与创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一座城市的发展如何体现,不同城市或许有不同的注解,但万事贵有恒。站在新的起点,醴陵将继续围绕提升区域一体化深化改革,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上谋求新的突破。充分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的叠加效应,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让醴陵的每一位居民都能在这片土地上共享发展成果。
来源:红网
作者:李兰薇
编辑:曹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