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水清的株洲主城区。
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聂千川 通讯员 张兴林 株洲报道
2024年,株洲的生态环境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株洲市生态环境局的积极推动下,蓝天白云成为常态,清水绿岸随处可见,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悄然展开。
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绘就生态底色
2024年,株洲在蓝天保卫战中火力全开。
持续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相关部门深入大街小巷、企业园区,对大气环境污染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对重点行业工业企业开展地毯式整治。全面启动的94个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如同94个环保卫士,守护着株洲的蓝天。截至2024年12月31日,株洲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9天,优良率87.2%,在全省的排名中,绝对值和改善率均位列第10位。
株洲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督导。
就像市民张正帆所说:“以前出门老得戴口罩,现在蓝天越来越多,口罩都用得少了。”去年,株洲市空气综合指数为3.706,排名全省第11位,改善率居全省第9位;PM2.5均值浓度39.59μg/m³,排名全省第11位,改善率居全省第10位;重污染天数也减少到了4天。
在碧水保卫战方面,株洲深入开展水环境污染治理和水质提升攻坚行动。曾经有些浑浊的河流,如今逐渐恢复清澈。全市31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国控断面水质综合指数为3.2997,排名全省第8,改善率居全省第2。省控断面水质综合指数为2.8335,全省排名第4。市民们在河边散步时,能看到鱼儿在水中欢快游动,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在净土保卫战中,株洲不断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治理。启动实施6个中央土壤治理项目,完成60个优先监管地块管控任务。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为93.05%,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清水塘“环境修复+开发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已累计修复治理面积1235.69亩,曾经的污染地块正逐渐焕发生机。
环境问题扎实整改,守护绿色家园
株洲以环境问题大整改为抓手,推动环境质量大改善。株洲市生态环境局积极组织开展“未督先查、未督先改”专项行动,排查整治了109个问题。环保督察期间,全市信访件数量较前几轮均有下降,反馈湖南问题株洲数量最少,信访办结率在全省排名靠前。
株洲市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对于历年中央、省级层面反馈交办的146个问题,已完成128个,剩余18个也均达序时进度。省下达的146项“夏季攻势”任务也基本完成。
针对芦淞区群众多次投诉唐某公司污水污染地下水和农田等问题,省、市、区三级相关部门先后6次到白关镇选青村进行调查核实,走访村民家里详细了解情况,并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及时组织市水文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疾控中心、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单位与选青村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现场公布村民饮用井水水质检测结果(水质达标),面对面向村民答疑解惑,取得群众的认可。
天元区恒大华府小区内有多个流动摊贩,噪声和臭味扰民,属地政府积极协调,逐户上门做工作,将流动摊贩劝离疏导至集中售卖点,实现商户、居民双满意。
创新服务提质增效,助力绿色发展
株洲率先在全省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深入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服务企业环保接待日”“局领导包联服务”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了400余个问题。对株洲航电扩机工程等7个项目实行“多评合一”,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湖南省凯兴矿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嘉豪表示:“以前办项目审批手续,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多评合一’,方便多了。”
株洲、湘潭两地志愿者携手开展湘江净滩行动。
在执法过程中,深入实施轻微违法轻罚免罚措施,免罚、轻罚案件39件,涉及金额369万元。同时,全力争资引项,2024年向上争取大气污染防治项目资金3097.69万元,水污染防治项目资金达6764万元,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7720万元,为环保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此外,株洲在环境风险隐患防控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加强区域协同联动,与江西省萍乡市携手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协同立法工作;狠抓环境项目审批,审批新、改、扩建项目349个,否决不符合要求项目10个;严格环境执法监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13起;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摸排重大环境风险隐患124个并全部整治降级;强化全民参与,受理环境问题投诉2260件,办结率100%。
未来,株洲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让这座城市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来源:红网
作者:聂千川 张兴林
编辑:苏莉雅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