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2月21日讯(通讯员 陈恺祺)近日,株洲市二医院肾内科成功完成院内首例“自体血管移植内瘘术”,标志着科室血管通路技术迈入全新阶段。
60岁的张先生,在7年前发现血肌酐异常,直至今年1月因为全身瘙痒、浮肿来到医院完善检查后发现,已到达慢性肾脏病5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需要尽快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株洲市二医院肾内科主任陈晖可在对张先生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时发现,张先生双上肢静脉条件差,无法原位建立动静脉内瘘,面对这种复杂的血管情况,市二医院肾内科团队在陈晖可的带领下突破常规思维,决定为张先生开展自体血管移植内瘘术,开辟生命“新通道”。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2月20日,肾内科手术团队在超声科、麻醉科、手术室的通力配合下,采用彩超精准定位张先生的左小腿大隐静脉,并巧妙移植至左前臂,通过皮下隧道精准建立自体血管通路。
陈晖可介绍,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病人延长生命的一种治疗手段,而动静脉内瘘则是维持血液透析病人最理想、最常见的透析血管通路,被誉为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和移植动静脉内瘘。前者是利用自身动静脉血管直接吻合制成的内瘘,后者是在动静脉之间插入一段移植血管或人造血管制成的内瘘。
据了解,与人造血管相比,自体血管移植不仅避免了人工血管价格昂贵的问题,更因其目前未纳入湖南医保报销范围,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经济、更持久的血管通路选择,也体现了市二医院肾内科团队在血管通路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创新能力。陈晖可表示,未来,肾内科将持续探索前沿技术,推动血管通路技术标准化、微创化发展,为更多疑难患者带来希望。
来源:红网
作者:陈恺祺
编辑:颜洪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