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2月13日讯(记者 曹缇)“和其他骨折不同,这是一个有名字的骨折,恢复难度更大。现在是信息透明的时代,你可以‘百度一下’。”日前,患者胡女士因骑自行车摔伤而到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就诊,施氏正骨传承人、正骨科主任医师彭真灵开门见山的话让她记忆犹新。
“当时我朋友就查到,在百度里‘这个有名字的骨折叫盖氏骨折’,成年人受此伤大多被建议手术内固定治疗。”听到要手术,忍着剧痛的她又焦虑起来,还好彭真灵表示可以手法正骨治疗,这才让她情绪得到缓解。
胡女士的受伤过程比较简单,骑自行车时摔伤,大体重加摔倒的力,先着地的左手臂瞬间肿胀、剧痛,“当时我就在地上趴了好一阵子,手臂几乎动弹不得,立马就意识到骨折了,等勉强缓过来,就立马打电话找朋友送我来医院了。”
胡女士受伤骨折时的影像(上),经过复位后的影像(下)。
拍了X光片,诊断为:左桡骨下端骨折,远折端向背侧全错位两断端稍重叠,折处向后成28度,下桡尺关节分离。左桡骨下端骨折并下桡尺关节分离。
随即,彭真灵为胡女士进行了手法复位,并用夹板进行固定。因为患者体型偏胖,加上受伤肿胀,为复位也带来了难度。经过“牵抖复位”,使骨折断端重新对位对线,这对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
“对位很好。”在看到透视机下的影像后,彭真灵满意地说。从影像上来看,几乎“严丝合缝”,不过,复位只是过了第一关,盖氏骨折属于易错位骨折。
彭真灵为骨折患者进行夹板固定术。
“当时医生告诉我,‘盖氏骨折在恢复过程中很容易再次错位,今天看完全对准了,也许过两天它又会有部分错位,有的人复位两三次的都有,也有不少人会选择使用手术内固定。这半个月一定不能乱跑,卧床休息,你一定要听我的’。”胡女士回忆说:“果然一周左右,再次复查,断端就错位了部分,当时心情就有点低落。”
部分错位没有关系,彭真灵介绍,通常情况下医师会尽最大努力复位骨折,使移位的骨折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即尽可能做到骨折处“严丝合缝”,为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创造条件,称此为骨折的“解剖复位”。然而受骨折部位、解剖关系及损伤严重程度等因素影响,某些移位仍然未能完全纠正,但分析骨折愈合、塑形改造后,对肢体功能、力量及外形无明显影响,称之为“功能复位”。一味追求解剖复位可能加重局部损伤、增加患者痛苦;而“功能复位”可以简化治疗、减轻痛苦,同时保障了肢体功能、力量及外形的恢复。
听到医生的解释,胡女士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全程遵医嘱,很顺利度过了临床愈合期。之前在门诊复查时,看到有个小伙同样盖氏骨折,手臂上一长长的缝线口子,在其他医院手术后又来找彭主任寻求帮助,就感觉自己挺幸运的,没有受多余的苦。”目前,胡女士已经拆了夹板,在家进行肢体力量恢复锻炼。
医院大楼上“能传统正骨,绝不开刀手术”的理念是中医的自信,也是患者的底气。
来源:红网
作者:曹缇
编辑:苏莉雅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