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健康科普丨见光不适?眼睛畏光背后的缘由
2025-09-22 17:00:47 字号:

健康科普丨见光不适?眼睛畏光背后的缘由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曾有类似经历:从暗处转移至强光环境时,眼部突感刺痛难睁;或于白昼户外活动时,对正常光照产生过度敏感反应,需眯眼或佩戴墨镜缓解。这种在常规光照条件下出现眼部不适甚至疼痛的现象,医学上称为“畏光”。需明确的是,畏光并非独立眼病,而是视觉系统发出的异常警示信号,提示可能存在潜在健康问题。

图片10.png

为何会畏光?眼睛的“防卫过当”

正常机制

光线通过角膜、瞳孔进入眼睛。当光线强烈时,眼睛的虹膜会收缩瞳孔(如同相机的光圈缩小),减少进入眼睛的光线量,以此保护视网膜。同时,人们会下意识地眯起眼睛或避开光源。

异常情况(畏光)

当眼睛或大脑的某些部分出现问题时,这种保护机制会变得过度敏感。大脑会错误地将正常甚至微弱的光线判断为“有害”或“刺激性”信号,进而引发眼部或头部的刺痛、酸胀等不适感,迫使人们立刻避开光线。

哪些原因会导致畏光?

畏光的原因较复杂,可能只是简单的疲劳所致,也可能预示着严重疾病。主要分为两类:

眼部原因(常见)

1、干眼症

这是引发畏光的典型原因之一。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快,致使眼球表面不能获得充分润滑,光线在干燥不均的角膜上散射,进而加重对光线的敏感度。

2、炎症与感染

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患者眼睛充血发红,对光线异常敏感。

角膜炎:角膜发炎会直接影响光线的进入,常伴有剧烈疼痛和畏光症状。

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眼睛内部发生炎症,通常伴有严重畏光、眼痛和视力模糊。

3、眼睛损伤

角膜擦伤:指甲划伤、异物入眼等造成的角膜上皮损伤,会立刻引起强烈的畏光和疼痛。

电光性眼炎:俗称“雪盲”或“电焊打眼”,由紫外线灼伤角膜引起,畏光症状较剧烈。

4、其他眼病

白内障:尤其是后天性白内障,晶状体变得混浊,光线发生散射,导致眩光和畏光。

青光眼:眼压升高会压迫视神经,且常伴有畏光症状。

白化病:因缺乏黑色素,瞳孔和虹膜颜色很浅,无法有效阻挡光线。

先天性色盲:全色盲患者通常伴有严重的畏光。

非眼部原因(神经系统问题)

1、偏头痛

畏光是偏头痛较为典型的前兆和伴随症状之一。大脑神经血管功能紊乱,会导致对感官刺激(如光、声)的耐受度急剧下降。

2、脑部疾病或损伤

脑膜炎:大脑和脊髓周围膜发生感染,畏光是其关键症状。头部受到撞击后,常会出现持续性的畏光、头痛和头晕。

其他系统性疾病:如莱姆病、狂犬病等也可能引发畏光。

日常与药物因素

长时间用眼疲劳: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屏幕,会导致视疲劳和干眼,引发畏光。

佩戴隐形眼镜不当:长时间佩戴或清洁不当,可能引起角膜缺氧或轻微损伤,导致畏光。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利尿剂、含苯肾上腺素的滴眼液等,可能会增加眼睛对光的敏感性。

瞳孔放大:在进行眼科散瞳检查后,由于瞳孔无法收缩,会暂时出现较严重畏光,这是正常现象,几小时后会恢复。

如何缓解和应对畏光?

首要原则:对症处理,找出根源

畏光是一个信号,治本之策是治疗引起它的原发疾病。如果畏光症状突然出现、持续加重或伴有剧痛、视力下降、头痛、恶心等其他症状,应立即就医。眼科医生会通过专业检查(如裂隙灯、眼压测量等)来明确诊断。

日常防护与缓解措施

佩戴太阳镜:在户外活动时,选择能100%阻挡UVA和UVB的太阳镜。偏光镜片能有效减少眩光,灰色、茶色镜片能更好地保持真实色彩。

调整环境光线:室内使用柔和的灯光,避免顶灯直射。拉上窗帘或使用遮光帘。调整电脑、手机屏幕的亮度和色温,开启“夜间模式”。

使用人工泪液:如果是干眼引起的畏光,定期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可以显著缓解症状。

休息眼睛:遵循“20 - 20 - 20”原则,即每工作20分钟,向20英尺(约6米)外远眺20秒,让眼睛得到放松。

佩戴宽檐帽或遮阳帽:在户外提供额外的物理遮光。

何时必须去看医生?

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快就医:

畏光症状突然出现且严重。

畏光伴有剧烈眼痛、头痛、恶心或呕吐。

畏光伴有视力突然下降、视物模糊或看到光晕。

眼睛有明显的发红、分泌物或异物感。

畏光是在头部受伤后出现的。

株洲爱尔眼科医院提醒,畏光是眼部发出的警示信号,既可能源于视觉疲劳等生理性因素,也可能提示角膜炎、青光眼等病理性问题。建议公众关注眼部异常症状,通过科学用眼、定期检查等方式做好健康管理,必要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

来源:红网

作者:凌瑶格

编辑:颜洪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