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29日讯(通讯员 李泉)为培养特殊学生的劳动意识、协作能力与尊重自然的品质,9月26日下午,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株洲市特教中等职业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2025年秋季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在学校“悯农生态园”劳动实践基地及周边茶园同步进行,引导学生在亲身劳作中体悟劳动的价值。
为确保活动安全有序、高效开展,学校提前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明确各班级劳动区域和种植品类,设置杂草集中堆放点,规范劳动工具借还流程,并安排专人负责工具分发。同时,建立“班主任+跟班教师+部门负责人”三级督导机制,由班主任全程带队指导,部门负责人动态巡查,层层压实责任。下午,百余名师生准时抵达指定区域,围绕“清理杂草与残株”“翻整土地备种植”两大任务投入劳动,现场分工明确、协作有序,氛围积极热烈。
活动中,教师结合特殊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手把手示范+耐心讲解”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劳动技能——从如何巧劲拔草不伤作物根系,到使用锄头控制力度与深度,再到绕开葡萄藤嫩枝、保护茶树苗根系等细节提醒。劳动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成为“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生动课堂。教师还同步渗透安全知识与劳动礼仪,引导学生养成工具轻拿轻放、劳作后清理场地等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动手能力与规则意识,懂得劳动不仅需要热情,更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
劳动现场,特殊学生们展现出令人动容的坚韧与互助精神:低年级学生踮起脚尖拔除杂草,手掌磨红也不愿停歇,用实际行动诠释“不服输”的劲头;高年级学生主动穿梭于各班级区域,俯身帮助低年级同学翻整坚硬土块、整理散落工具,汗水浸透校服,脸上却始终洋溢着笑容。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劳作的身影;无需刻意引导,互助之举已自然流露。沾满泥土的双手传递着团结的温度,湿透的衣衫见证着责任的成长,让“勤劳、互助、担当”从课本上的抽象词汇,化作学生身边可感可知的鲜活实践。
此次劳动教育实践,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的农业劳动技能,更帮助他们深刻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内涵,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的育人目标。作为特殊教育学校,株洲特校始终将劳动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重要抓手,以“悯农生态园”为常态化实践平台,持续开展季节性劳动活动。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结合特殊学生成长需求,创新劳动教育形式,拓展“劳动+学科”融合课程,为特殊学生搭建更多“在劳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的平台,助力他们全面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
来源:红网
作者:李泉
编辑:苏莉雅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