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26日讯(通讯员 彭岳湘 刘小花)9月25日,株洲市水利局调研组深入乡村振兴联系点醴陵市板杉村,锚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环节,深察实情,把水利服务送到田间地头、群众心头。
中午12时,调研组沿着田埂、顺着管网,开展“沉浸式”走访。在村级基础设施现场,重点查看灌溉沟渠、农村供水站等水利设施运行情况,要求全力保障灌溉供水稳定、工程运行安全。走进村集体养殖产业基地,与负责人深入交流养殖规模、产销模式。
“家里饮水方便不?”“务工收入能按时拿到手不?”调研间隙,调研组走进监测户家中,和村民拉家常、算“增收账”,并对他们进行慰问。同时,叮嘱驻村队要及时帮助解决用水、就业的难题,让他们依托政策支持和自身努力把日子越过越好。
随后在座谈会,紧盯“问题清单”明晰路径。市派驻醴陵市板杉村工作队不仅晒出水利设施改造、产业帮扶带动增收等“成绩单”,更直面“部分山坡地灌溉管网老化”“特色养殖用水申请流程待优化”等诉求;板杉村负责人用“远水难浇近田”形容灌溉痛点,盼着“能尽早升级田间管网”;板杉镇人民政府负责人则从全镇发展布局出发,提出“联动推进流域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
调研组肯定了板杉村在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并指出,要强党建。驻村工作队要着力加强班子建设,带好队伍,重点培养优秀支部、过硬书记和先进党员,实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切实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彻底摘掉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筑牢乡村发展的组织根基。要兴产业。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紧盯技术、资金、市场风险等关键因素,巩固现有产业基础,稳步推动产业发展壮大,增强乡村内生动力。要惠民生。有序推进饮水安全、路灯安装、农业灌溉等民生项目,持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为民生福祉“加码”。要树新风。积极倡导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乡村精神风貌,营造崇德向善、和谐和睦的乡村氛围。要守底线。驻村工作队队员要严格履行驻村干部职责,严守工作纪律与财经纪律,以高度的责任感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切实扛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使命与责任。
来源:红网
作者:彭岳湘 刘小花
编辑:聂千川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