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11日讯(通讯员 刘芳)9月9日,法国EYE TECH CARE公司临床事务总监Laurent FARCY与株洲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科、青光眼专科医疗团队围绕超声睫状体成形术展开深度学术研讨,聚焦UCP技术原理转化、临床应用要点及实践经验进行交流分享。
交流期间,副主任医师封祥青向Laurent FARCY先生介绍了青光眼专科全流程诊疗体系:涵盖专科门诊初诊评估、功能影像精准诊断,及住院规范化术后康复管理形成服务闭环。作为区域内首批引进UCP设备并开展临床应用的医疗机构,医院在UCP技术实践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获Laurent FARCY先生充分肯定。他指出,医院凭借规范的技术操作与标准化的诊疗流程,推动UCP技术切实落地,在青光眼诊疗领域实现了与国际技术及规范流程的同步接轨,为基层眼科微创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提供实践参考。
青光眼:威胁公共眼健康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其核心特征为渐进性视神经损伤,对公共眼健康构成威胁。由于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察觉视力明显下降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临床数据显示,若未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眼压持续升高将致使视神经发生不可逆的萎缩,终造成永久性失明。因此,“有效控制眼压”一直是青光眼诊疗的关键目标。
目前临床主流治疗方式涵盖药物、激光及传统手术,但对于复杂病例或不耐受传统治疗的患者,仍存在未被满足的诊疗需求。UCP技术的引入与规范应用,为青光眼微创治疗提供了与国际同步的精准化解决方案。
UCP技术:青光眼微创诊疗的精准化突破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是青光眼治疗领域基于“精准靶向”理念研发的创新微创技术,其核心机制是通过计算机精准控制的微型眼部探头,释放高强度聚焦超声能量,实现对睫状体上皮细胞的靶向作用。
该技术通过双重机制达成眼压的稳定控制:一方面,以温和凝固作用减少房水生成,从源头调控眼压;另一方面,可促进局部脉络膜巩膜通道的开放,增加房水外流途径——双重作用协同实现眼压的精准降低,且全程符合眼部生理结构的生物力学特性。在技术设计上,UCP探头配备六枚环形排列的传感器,提供11mm、12mm及13mm三种直径规格,能够在睫状体区域形成六个精准聚焦作用点,确保能量作用的靶向性与安全性,避免对周围组织的干扰。
UCP技术的临床价值:覆盖多元需求,引领微创方向
1. 适配多元临床场景,填补复杂病例诊疗空白
UCP技术的适用范围覆盖青光眼的多种类型与病程阶段,包括各类原发性、继发性青光眼,以及闭角型与开角型青光眼,具体可满足:中期使用大剂量降眼压药物后,眼压仍需进一步精准控制的患者;病情进展至终末期,对传统治疗耐受性差的青光眼患者;多次手术失败、眼表条件欠佳无法耐受内眼操作,或手术风险较高的难治性、复杂性青光眼患者。
尤其对于合并眼底病变的青光眼患者,UCP的微创特性可较大程度降低对眼底结构的潜在干扰,为这类复杂病例的诊疗提供了新的临床思路。
2. 凸显微创优势,推动诊疗模式个性化升级
相较于传统青光眼治疗方式,UCP技术的核心价值集中在“精准微创”与“安全便捷”,推动诊疗模式向更贴合患者需求的方向升级:
非侵入性操作:无需制作眼部切口,较大限度减少组织损伤,降低手术相关风险;
术后快速恢复:无需住院,患者术后可快速回归日常工作与生活,减少诊疗对生活的影响;
治疗可重复性:并发症发生率低,支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重复治疗,保障长期眼压控制效果;
高效精准诊疗:单次治疗时间仅需5-10分钟,术后炎症反应轻微,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全周期科学管理守护视功能
青光眼的防治,始终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科学原则。在临床实践中,医院通过眼压测量、前房角镜检查及视神经OCT影像评估等多维度手段开展早期筛查,力求尽早识别潜在病变;针对已确诊患者,将依据病情分期、眼部解剖结构及全身状况,制定涵盖药物、激光或手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通过定期的眼底视神经监测与眼压随访,动态调整治疗策略,构建“预防诊断治疗随访”闭环的全周期眼健康管理体系,切实守护患者视功能。
此次与国际伙伴的深度学术交流,是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共享眼科智慧”理念的具体实践,也体现了株洲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在青光眼诊疗领域主动对标国际前沿、积极借鉴先进经验的专业态度。通过本次交流,以UCP为代表的国际先进技术在本地的临床应用得到进一步规范与优化;未来,医院将持续聚焦青光眼等疑难眼病诊疗领域,深化技术创新与临床研究投入,不断完善诊疗服务流程,在引入国际领先诊疗技术的同时,强化多学科协作机制,致力于为区域患者提供与国际诊疗标准同步的高品质、个性化眼健康服务。
来源:红网
作者:刘芳
编辑:颜洪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