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11日讯(通讯员 马帅斌)面对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共性难题,攸县丫江桥镇通过政策精准下乡、多维驱动赋能和创新服务机制的模式,推动惠企政策从“纸上学”转变为“手上用”,探索出一条让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的有效路径。
仙石村村民进行蓝莓分拣。
政策下乡,精准滴灌。将政策按类别梳理好,实行“个性化”下乡,让企业“看得懂、对得上、用得好”。攸县仙人石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曾是一家面临发展瓶颈的村办企业。镇工作组多次上门,不仅详细解读农业产业化扶持、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等政策,还帮助企业精准匹配申报条件,指导撰写申报材料。最终,该企业成功获得政策支持,争取到“兴业惠农”试点等10余个项目,大力发展甜瓜、蓝莓等特色种植100亩,年收入超100万元,为周边村民提供了60多个就业岗位。仙石村也先后获评“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全国文明村”。政策的精准“滴灌”,让村办小企业焕发新生机,成为强村富民的“新引擎”。
丫江桥镇华富直播间销售本地特色农产品。
多维驱动,精确赋能。畅通资金、技术、人才渠道,协同发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丫江桥镇华富村的攸县沐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面临产品包装粗糙、科技含量不足、销售渠道单一等痛点,镇政府主动穿针引线,一方面,协助其对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成功引入博士工作站,为“华富辣椒”等10个品类特色农产品提供技术支撑,提升产品品质与附加值;另一方面,联合攸县驻长沙流动党员总支部,培育本土直播人才16名,共同打造“华富直播间”。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直播点击量累计达163万次,点赞量40万,带动农民增收约20万元,成功解决“卖难”问题。通过“技术+渠道”的双重赋能,一家传统农业企业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组团上门,精心服务。创新实施联合服务机制,多站办常态化组团上门,切实提升服务效率效能。由镇生态环境事务中心、经济发展办、应急办等站办,联合村(社区)干部组成“联合服务队”,每季度开展“送服务下乡”20余次。上门为企业办理排污登记、工商等业务40余件,同时提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最新政策解读咨询等“一站式”服务。通过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企业现有困难和发展难点,建立问题台账,限期协调解决。以“组团式”上门服务模式,避免了企业多头对接的烦恼,系统性地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把握机遇,彻底改变了以往企业主办业务“来回跑、多头问”的局面。
下阶段,攸县丫江桥镇将继续深化“三精”工作法,在政策集成推送、数字化应用、跨部门协同等方面持续探索,打通暖企惠企的“最后一公里”,通过“管理者”到“服务员”的角色转变,保证“零距离服务”的持续不变,让更多企业感受到政策的温度与力度,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红网
作者:马帅斌
编辑:颜洪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