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株洲市,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最开始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现在则是工业重镇、制造名城,以为TA可能文化匮乏、缺少底蕴。其实不然。那是因为对TA不够了解。仅从书院这个方面来说,株洲的文化底蕴,就非同小可。株洲,古称建宁。有些书院,到今天,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有些书院,现在依然还在,甚至还发挥着较好、较大的作用。比如,醴陵市的渌江书院、茶陵县的洣江书院、攸县的石山书院等等,依然扎根、融入在当地。让大家跟着红网的视频镜头,一起探寻株洲的古代书院,听听那些前世今生的故事……
在湖南省醴陵市西山山腰,渌水之滨,矗立着一座历经沧桑的书院,它便是醴陵历史上办学规模最大、办学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并唯一保存至今的书院——渌江书院。这座始建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的书院,是湘东地区文化教育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湖湘文化传承的重要地标。
渌江书院最初为南宋理学大家朱熹讲学之所,后成为文人墨客交流思想、培育人才的摇篮,明清时期声名远扬。明代著名理学家王阳明曾在此驻足讲学,留下智慧的篇章;左宗棠担任山长期间,革新学风,培养了大批经世致用的人才。
民国时期,这里成为进步思想传播的阵地,许多仁人志士在此探讨救国之道,留下了珍贵的革命记忆。2009年,醴陵市对书院进行全面修缮,以仿古风格恢复了讲堂、藏书楼、先贤祠等建筑,陈列文物及藏品91件,重现了百年学府的风貌。
如今,渌江书院正以崭新姿态焕发时代生机,成为了热闹的文化活动阵地。自2020年“渌江讲坛”开讲,这里就以文化为纽带、以人才为动力、以产业为支点,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创新路。
渌江书院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醴陵的文化天空,镶嵌在湖湘大地,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渌江书院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也承载着未来的无限希望。它将继续传承和发扬湖湘文化,为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
策划:李卫林
监制:胡芳
指导:曹缇
剪辑:李锦艳(实习生)、曹缇
拍摄:李锦艳、汪颖(实习生)
出镜:陈涵(实习生)
部分素材支持:醴陵市委宣传部、醴陵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相关链接】专题丨悠悠古韵 探寻株洲古代书院
来源:红网
作者:李卫林 曹缇 李锦艳 陈涵 汪颖
编辑:胡芳zz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