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公诉是灼穿罪恶阴霾的利剑,是守护人性底线的灯塔。他们是破题者,也是身披战甲的斗士;他们令人崇拜,也被人忌惮;他们用自己的专业和信仰,捍卫百姓的生命、财富、自由。红网株洲站与株洲市检察院联合推出“你好,株洲公诉人”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透过文字,触摸法治的温度,直抵正义的力量。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曹缇 通讯员 苏文豪 株洲报道
八月的株洲,蝉鸣裹挟着热浪席卷全城。8月22日傍晚,株洲市天元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的办公室里,灯光依旧明亮。胡杰揉了揉因长时间阅卷而发红的眼睛,小心翼翼地将当天的最后一沓案卷分类归档。
这位出生于1988年的检察官,虽然年纪尚轻,却已是同事口中的“年轻老检察”——他既牵头办理过涉案金额超2亿元的跨境电信诈骗大案,也俯身调解过持续数十年的邻里宅基地纠纷。如今,湖南省“扫黑除恶先进个人”“优秀公诉人”、株洲市优秀刑事检察官等荣誉加身,而他始终在法与情的交织中,用专业与担当诠释着新时代公诉人的使命。
天元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检委会委员胡杰。
跨界而来的坚守,从“门外汉”到刑检骨干的蜕变
“当初选择来株洲,其实是‘为妻而来’。”谈及与这座城市的缘分,胡杰笑着翻开桌上的旧照片。照片里,他和妻子牵着孩子漫步在株洲,身后是湘江绚烂的晚霞。
“妻子是株洲人,又是家中独女,结婚五年后,我们商量着回她的家乡扎根。”这一场跨越城市的“双向奔赴”,不仅实现了家庭的团圆,更让胡杰与检察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谁能想到,这位如今的刑检骨干,本科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最初对法律产生兴趣,源于妻子备考司法考试的契机。“那时候看着她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我也跟着翻了翻,发现法律就像‘万能钥匙’,能解开很多社会生活中的困惑。”
“生活中,看到有人插队、吵架,我第一反应就会想这算不算违法?该怎么处理?”这份对正义的懵懂向往,促使胡杰踏上了法律学习之路。他日复一日刷题备考,最终顺利通过司法考试,完成了从“门外汉”到“内行人”的第一步跨越。
2017年8月,胡杰告别工作五年的娄底法院系统,随妻子遴选至株洲。与想象中“专注刑事检察”不同,前两三年他几乎“轮遍所有业务部门”:民事行政、监所检察、批捕公诉……“那时候像个‘法律杂家’,但也因此摸透了检察工作的‘全貌’。”他笑称,“现在办刑事案件,能更快联想到关联罪名,判断证据链是否完整,全靠那几年的‘轮岗’打基础。”
2021年,胡杰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成为天元区检察院最年轻的员额检察官。“入额不是终点,而是更重的责任。”全省统一业务考试、同事民主测评、领导综合评价……层层考核让他深知,员额身份意味着“终身追责”的压力,也意味着“精准司法”的使命。
胡杰的心态在千百起案件中沉淀。“刚当助理时,拿到案子就蒙了,总被嫌疑人的口供带着走。”他坦言,是一次次检索法条、分析案例、请教前辈,让他逐渐练就“一眼看穿案件本质”的敏锐。他说,刑检工作的魅力在于,既要追求法律效果,更要兼顾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这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永远保持敬畏之心。”
刀尖上的舞者,在复杂案件中践行司法初心
“刑检部门压力大,是全院公认的。”胡杰直言,疑难复杂案件增多、舆情压力、责任终身制,像三座大山压在肩上。但正是这份压力,倒逼他成长为能打硬仗的“多面手”。
胡杰在庭审现场发言。
2021年,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让胡杰至今难忘。株洲多个区的小家庭作坊,将合格水泥灌装进知名品牌包装袋销售,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都是夫妻、父子、兄弟共同作案,如果全部实刑,多个家庭可能垮掉。”胡杰提出“主犯实刑、从犯缓刑”的量刑建议。
这一建议,在一审时法院没有采纳,全部判处实刑。庭审结束时,家属们绝望的眼神刺痛了胡杰。“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他当即申请抗诉,联合市院反复论证,最终二审法院采纳了抗诉意见,对部分从犯改判缓刑。事后,涉案家属曾提出赠送锦旗表达感谢,却被他婉拒。
如果说假冒注册商标案体现的是司法温情,那么2023年介入、2024年办结的“406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则展现了胡杰在重大案件中的专业锐度。该案涉及180余人,涉案金额超2亿元,还将犯罪链条追溯至境外金主。“公安最初只掌握零星线索,我们三个办案组提前介入,硬生生挖出了整个犯罪网络。”
让胡杰自豪的是,该案不仅抓获3名境外金主,还顺藤摸瓜查处了他们回国后开设的“洗钱”金融公司,以非法经营罪追加认定 7000余万元涉案金额。“从电话引流的底层人员,到开公司洗白的金主,我们还原了一条完整的犯罪升级路径。”
“每个案子都有‘隐藏款’,关键在于是否足够细致。”胡杰还分享了自己办理的株洲首例“自洗钱”案:毒贩用女友银行卡收毒资,女友辩称“不知情”。“我翻了上万笔流水,发现其中几笔大额资金流向了理财产品。”他笑着说,“这就像在沙里淘金——只要够细致,总能找到突破口。”该案的办理,也为株洲地区同类“自洗钱”案件的查处提供了重要参考。
“办案的成就感,就藏在这些突破里。”胡杰说,无论是从数万笔流水中找到洗钱证据,还是在庭审中逻辑缜密地驳斥辩解,都让他感受到司法工作的价值。“每一起案件都像拼图,只有把细节拼完整,才能还原真相。”
温情与锐度,在法理与情理间寻得平衡
今年7月举行的全省公诉人竞赛,让胡杰经历了一次“极限挑战”。10小时内审阅4本案卷,手写万字审查报告,对打字速度不快的他来说堪称“酷刑”。“当时想过放弃,但想到团队的期待,还是咬牙坚持,连饭都没吃。”最终,他在法庭辩论环节斩获高分,虽未进“十佳”,却收获了更宝贵的实战经验。
“年轻干警是检察事业的未来。”胡杰带过几名助理,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他鼓励年轻人多办案、多思考,“我刚入职时也常犯小错误,现在有智慧检务系统预警,更要珍惜学习机会。”在他的带动下,部门形成了“遇事多讨论、办案求极致”的氛围。
调解矛盾是胡杰的“拿手好戏”。曾有两户村民因宅基地纠纷吵了几十年,甚至升级为斗殴。“光谈赔偿解决不了问题,得找到根源。”胡杰联合村干部上门,挖出上一辈的协议,在争议地界立下界碑,彻底化解了这起“世仇”。
胡杰走进株洲街头巷尾进行普法宣传。
“从事刑检工作,要有情怀。”胡杰的话语朴实而坚定。从娄底到株洲,从“门外汉”到业务骨干,他用十余年光阴证明:公平正义不在远方,就在每一份细致的审查报告里,每一次耐心的调解中,每一个守护家庭的清晨里。
生活中的胡杰,是同事眼中的“暖男”。作为天元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检委会委员的胡杰,带着二十多人的团队,既抓管理又办案件,晚上加班到深夜是常态。“白天处理事务性工作,晚上才能静下心来阅卷。”他笑着说,家里两个孩子常问“爸爸什么时候回家”,这成了他心底的柔软的牵挂。
暮色渐浓,窗外的湘江泛起金光,胡杰关掉电脑起身,准备结束一天的工作。他笑着说,未来的目标很简单:“扎扎实实办好每一个案子,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温度与力量。”他的背影融入夜色,却把“正义”二字,刻进了株洲的烟火人间里。
来源:红网
作者:曹缇 苏文豪
编辑:颜洪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