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22日讯(通讯员曾伟 李儒璋)株洲市天元区三门镇人大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三会三文”精神,将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管用”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后一公里”。在天元区人大的指导下,三门镇人大通过完善机制、创新形式、务求实效,持续深化联络站常态化长效化运行,真正把联络站打造成为了解民情的“主窗口”、凝聚民智的“主阵地”、化解民忧的“主渠道”。
构建“三位一体”工作机制,让基层民主基础更牢固
三门镇人大着力构建“建管用”协同推进机制,不断夯实人大基层抓手,推动基层民主在三门落地生根。在“建”上,严格对标区人大联络站“六有标准”,保障常态化长效化运行;在“管”上,实施“双联双考”制度(主席团成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履职考核与群众考评相结合);在“用”上,创新推行“四诊工作法”(坐诊接访、出诊走访、会诊解困、复诊督办)。坚持区人大“每月逢十”接待日制度,组织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轮流进站履职,构建起“群众说事、代表理事、部门办事、人大督事”的工作闭环。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接待活动36次,接待群众100余人,收集办理意见建议28条,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压实“三进三查”工作责任,让民生实事办理更高效
三门镇人大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枢纽,通过压实“三进三查”工作责任(进村组查实情、进企业查根源、进部门查对策),着力推动民生难题“一站式”精准高效解决。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X008县道交通安全这一“老大难”问题,驻站代表深入践行“三进三查”,天元区张思伟、潘文敏、曾伟、李儒璋等代表扎实开展专项调研,充分利用“代表建议直通车”机制,有力推动了道路拓宽改造决议的最终形成。
项目实施过程中,代表们担当多重角色:既当“监督员”——全程参与工程质量监督,严把进度质量关;又当“调解员”——耐心协调解决占地补偿等矛盾,为工程顺利推进清障排忧;更当“参谋员”——积极推动建立“政企联动”治超机制,促使交通、交警等部门落实值班值守与联合执法,并组织开展驾驶员安全培训。
创新“线上线下”工作模式,让代表联系群众更紧密
三门镇人大积极拓展联络站功能外延,线上线下载体同步发力,畅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米”。线上巧用“代表线上履职二维码”,实现“扫码提建议、掌上看进度”,方便快捷。如湘江大道二期项目推进中,代表们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广收民意,向上级积极建言,成功推动项目纳入市级重点工程,建成后将彻底解决货运车辆穿镇扰民难题。
线下创新设立“流动联络站”,打破固定场所限制。除固定联络站外,市、区、镇三级代表深入村组一线,依托“屋场夜话”“夜谈会”等特色活动,与群众促膝长谈;同时主动走进田间地头,问需于民、问计于农,如为三门肉冬瓜拓销路、为株木锦绣黄桃树品牌,切实助力解决农户产销难题。
通过多渠道倾听、多层面解决,成功协调处置三门大道扬尘问题、高效完成南江村荷叶塘清淤整治、联合神农大剧院丰富“知新课堂”内容,生动诠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三门镇人大未来将紧扣“代表提质增效年”活动和代表主题活动“五大行动”,在持续深化联络站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基础上,重点向拓展功能、增强实效方向发力,不断织密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网”,筑牢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奋力谱写新时代人大工作的“三门样板”。
来源:红网
作者:曾伟 李儒璋
编辑:曹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