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暑热蒸腾、湿气渐盛,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湿易困脾”。心理疾病患者因体质偏虚或气机失调,更易受时令影响,出现烦躁易怒、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不适。合理的饮食调理能帮您调和阴阳、安神定志,为病情稳定筑牢基础。株洲市三医院专家结合中医理论,为您提供夏季饮食指导。
饮食总原则:清补养心,避伤脾胃
清热祛湿,解“暑湿之扰”
推荐食材:绿豆、冬瓜、黄瓜、莲子、薏苡仁、赤小豆、荷叶、苦瓜
中医解析:夏季暑湿交织,易致口干口苦、身体困重。这类食材甘凉清润,能清热利水、化解湿邪,让身体“轻畅”度夏。
食谱示例:
绿豆百合粥(绿豆30g、干百合10g、粳米50g同煮):清热同时兼顾润肺安神
冬瓜薏仁汤(冬瓜200g、薏苡仁20g、生姜2片煲汤):利水消肿,适合午后乏力者。
养心安神,稳“情志之根”
推荐食材:小麦、红枣、酸枣仁、桂圆、百合、茯苓、莲子心
中医解析:心主神志,夏季心火易旺。酸枣仁“补肝宁心”、百合“清心安神”,搭配茯苓健脾,能从根源缓解焦虑、失眠。
食谱示例:
甘麦大枣汤(甘草5g、小麦30g、红枣5颗煮水):经典古方,适合情绪波动大者
百合茯苓粥(鲜百合20g、茯苓粉15g、小米50g煮粥):助眠同时养护脾胃
忌口清单:这些食物易“添乱”
忌辛辣刺激:辣椒、花椒、生姜等易“助火生痰”,可能加重躁动、胡言乱语
忌油腻难消:烧烤、炸鸡、肥肉会加重脾胃负担,滋生“痰湿”,影响情绪稳定
忌生冷寒凉:冰饮、冰水果易伤脾胃阳气,导致腹胀、腹泻,间接引发情绪低落
对症食疗:按症状选方更精准
实用小贴士
吃动结合:餐后1小时可散步10-15分钟,帮助脾胃运化,避免积食生“火”。
用药忌口: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期间,严禁饮酒、忌大量饮浓茶、慎吃柚子。
灵活调整:若合并糖尿病,可用玉米须代替冰糖调味;高血压患者少用桂圆、红枣等偏温补食材。
观察反馈:若食用某类食物后出现不适(如腹胀、烦躁加重),及时停用并咨询医生。
来源:红网
作者:张君
编辑:颜洪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